楊起聞言,全然沒有理會白子蘇之言,只怕放眼大周,能夠如此風輕雲淡的說出誅殺天鏡使者,想必就僅有白子蘇了。雖說以白子蘇高深莫測的實力,欲要斬殺兩人輕而易舉,但殺人之後帶來的麻煩是無法想象的。天鏡司乃是皇帝直屬機構,堂堂使者被害,只怕整個大周都要面臨巨大的震動。
楊起目前修為低微,不宜過早出現在眾人視線之中,否則將會招來殺身之禍,只怕就算強如神秘莫測的白子蘇,均不能面對來自整個大周的憤怒。田仁書曾不止一次提及,大周王朝可不像表面上那麼風平浪靜,內部暗潮洶湧,實則令人難以想象,萬萬不可輕易捲入其中,否則後果將是身首異處。
此時大多賓客已經全部入場,就連地字房室都已盡數滿席,但唯有那兩間天字房室,至今無人入住。三公六侯,天鏡二使,以及楊起均在注意入口之處,他們極為好奇,今日是否能有賓客走進天字房室。其實更令人感興趣的是,入住天字房室者,究竟是何來歷。
距離拍賣會開始的時間僅有十分鐘,現場除了那兩間天字房室,全部的席位都已經坐滿了來自中州各地的巨頭人物。有宗門長老,有小國王子,以及一些財勢不俗的商會代表,全都從五湖四海紛紛趕來,足見千瀧閣在中州究竟擁有何等的影響力。
而就在拍賣會即將開始之時,入口之處忽然走進一名大搖大擺模樣英俊的華袍男子,左右各有五名青壯男漢隨身護著,由此彰顯出其地位非凡。男子約莫二十來歲,搖著摺扇,不屑的目光落在眾人身上,臉上露出一絲輕蔑的笑意,神態妄自尊大,目中無人,令得在場諸位不由得心生怒意。
但瞧著華袍男子擺出如此陣仗,想來背景深厚之輩,登時只能暗暗生氣,不敢直接出面。似乎知曉在座眾人無人膽敢冒犯自個,華袍男子愈發囂張,臉上露出得意之色,吐出唾沫,朝著天字房室徐徐前行。瞧著此人舉止,在座諸位不由得暗暗慶幸,多虧方才沒有上前責備,否則那真是追悔莫及。先且不說別的,就華袍男子擁有入住天字房室的資格,便足以得知此人的身份何等不俗。
現場似乎有不少人認識此名男子,登時有人不住失聲說出:“越國太子。”此言一出,四座皆驚,顯然在場無人能夠想象得到,堂堂越國太子,竟會出現在此,著實令人震驚不已。三公六侯紛紛側目,天鏡二使面色微變,此處無人保持從容。
中州自天朝覆滅之後,經歷長達數千年的萬國時代,方才形成如今群雄割據的局面。而儘管此刻中州諸侯林立,但能夠稱帝之者唯有領域最廣國力最強的三大王朝。幾百年前,周、梁、越三大王朝,經過不斷吞併他國,逐漸強盛,成功躋身中州霸主之列,標誌著萬國時代的落幕,輝煌盛世的開始。
今日中州三大霸主之一大越王朝的東宮太子出現在此,實在不得不令人生出各般猜測,畢竟此人的身份之高,此處無人能及。大周與大越雖無兵戈,但絕不算友善,如今越國太子不惜身犯險境出現在大周王朝帝都金陵,究竟是有別的目的,還是隻為今日千瀧閣的拍賣會而來,在場無人能夠知曉。
地字房室之內,年松古眉頭微皺,望著越國太子所在之地,心裡暗想:“此人年紀輕輕便能執掌越國最高絕密機構神令天,雖說有太子身份相輔,但其手段卻是不可否認的高明,就連尊主都曾讚歎不絕。今日現身金陵,只怕是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然而令老夫不解的是,為何要如此明目張膽,難道不怕離不開這金陵城麼?”
神令天,大越王朝類似天鏡司的存在,但與天鏡司不同的是,此機構的負責人是當今越國太子,屬於大越皇族成員,忠誠度更為可觀。在場除了專門調查各國情況的天鏡司外,無人知曉越國太子的另一層身份,若是知曉的話,只怕又會震驚無比。畢竟雙層身份,無論其一,都是相當驚人的。
而就在眾人紛紛猜測越國太子究竟為何會出現在此之時,今日的拍賣會便正式拉開序幕。只見會場中心的拍賣臺上,一名年過六旬的青袍老者忽然出現,望著在場眾人說道:“老夫乃是金陵城千瀧閣分閣掌櫃莫青河,同是今日拍賣會的拍賣師。話不多說,現在老夫宣佈,千瀧閣拍賣會,正式開始。”
越國太子所在的天字房室之內,太子除去方才飛揚跋扈之色,面色肅正說道:“今日無論如何,都要拍下靈凰草,否則以小萱目前糟糕的情況而言,絕對支撐不過三年。”言語之間露出不容置疑之意。
就在越國太子聲音落下之時,天字房室裡忽然傳出一道蒼老的聲音,說道:“其實殿下大可不必親自前來,朝中尚有許多大臣可以委任,今日如此犯險,若是大周強行撕破臉皮,只怕難以全身而退。”聲音發處並非在場那些侍衛,彷彿憑空響起,但房室眾人,無人意外。
越國太子說道:“事關小萱性命,唯有本宮親自出馬,方才安心。至於周全問題,自是早有料到,故而讓大師你隨身前來。並且早在雁門關外,十萬大軍準備就緒,若是大周膽敢出手,那便點起烽火。”語意之間,殺氣瀰漫,令得侍衛不寒而慄。
那道神秘而又蒼老的聲音嘆了口氣,隨即說道:“殿下重情重義,不惜親身犯險,實是令人敬佩不已。但畢竟身處異邦,待會兒只要拿到靈凰草,便立刻離開,不可耽擱半分。”
越國太子聞言,點了點頭,說道:“大師放心便是,區區大周之境,尚不足以讓本宮束手無策,若是他們膽敢阻止本宮救治小萱,便讓他們瞧瞧本宮翻雲覆雨的手段。”此乃來自越國太子以及神令天掌尊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