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07. 素菜的講究 (3 / 4)

“哎,不服老不行啊。”

只見馮浩掛好了最後一個彩條後從梯子上跳下來,然後拍拍何炯的肩膀說道。

何炯:“老王你這徒弟可是越來越囂張了啊!”

王磊這時候卻跟馮浩站在了同一陣線:“哈哈哈是嗎?我覺得我徒弟說得沒錯呀,你啊,就該多鍛鍊鍛鍊了。”

馮浩小跑到廚房:“師傅我來幫你削土豆吧。”

何炯一攤手:“呦,師徒齊心啊?那我還是閉嘴吧。”

王磊望著甘瀟瀟、超玥、美岐頗為貼心道:“我知道你們的身材管理都非常嚴格,那咱們晚飯就健康一點,來點素的。”

不過這個素菜可是有講究啊,王磊轉頭對著馮浩說:你知道佛寺一般製作素菜的主要原料有哪些嘛?”

馮浩搖了搖頭。

王磊就猜到了馮浩不知道,他本來就是要自問自答的。

“佛寺一般製作素菜的主要原料有三菇六耳、瓜果鮮蔬、菌類花卉、豆類製品等。這些清幽、淡雅、素淨的四季蔬果給人以新鮮、脆嫩、清爽的感覺;

而軟糯的麵筋豆皮之類,則會給人一種爽口、軟滑的感受。”

王磊叭叭叭說了一堆,馮浩是一個字都沒聽進去,土豆就削皮削的要老命了,誰關心什麼佛寺怎麼製作蔬菜的。

其實素菜使用的原料雖然很普遍常見,但山珍海味中的參、翅、窩、肚、鮑、筋、掌、峰等,都可用素料來仿製,這其中十分考驗廚師的工藝製作。

例如藕粉製成的素海參軟糯而形真,玉蘭筍製成的素魚翅,翅筋玉白難辨真偽,而豆油皮製成的素雞肥嫩而鮮美,食時“雞絲“可見,另外冬瓜或白蘿蔔製成的燕窩瑩潔逼真,也難分清楚。

想到這裡,王磊打算今天豁出去了,做一個羅漢齋。

羅漢齋原是佛門名齋,此菜取名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以十八種鮮香原料精心烹製而成,是素菜中之上品。

羅漢齋源於南宋的《萍洲可談》卷二記載:“商人重番僧,雲度海危難禱之,則見於空中,無不獲濟,至廣州飯僧設供,謂之羅漢齋。“

雖然不知道這篇文章是不是對廣州“羅漢齋“的最早記載,但至少可以說明,羅漢齋原來應該不是指某一特定菜式,比如的粵區素菜“鼎湖上素“又稱“鼎湖羅漢齋“,可見,“羅漢齋“應該是對菇類、菌類混雜的菜式的一個通稱。所以民間對這道菜的理解,還是相當準確的,這種“隨緣“的態度,也和佛教的精神有相通之處。

“羅漢齋“由齋期變成菜譜,體現了佛教文化對民間飲食文化的影響。

不過王磊說的風生水起,一看原材料...啥也不是啊。

不過這確實也不能怪王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就這些材料,他也不能變出花來吧。

“徒弟,你想吃什麼?”

馮浩愣住了,他也有點菜的權利了?

“我想吃鮑魚龍蝦。”

王磊罵道:“瞧你那沒出息的樣子!材料僅限土豆!”

啊...土豆?

“那就土豆絲啊,什麼土豆燉牛腩啊土豆泥什麼的吧。”

馮浩確實也不知道其他什麼關於土豆的菜了。

土豆燉牛腩?

王磊點了點頭:“這倒是可以,今天為師教你做一道西紅柿土豆燉牛腩,你想不想學?”

馮浩一臉尬笑:“師傅,我能說不想學嘛?”

“不能!”

“那我想學。”

“這才對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