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天罡散手。”
話語落下,孫長寧等著陳於淳的答覆,對方肯定知道這些事情,而後者也不出孫長寧意料的開口,聲音有些嚴肅:“原來是這一支,長寧,你日後遇到這一支的人,不必顧忌,下手能有多重就有多重。”
孫長寧有些詫異,那男人和陳於淳有恩怨?
“師伯,這是為什麼?”
今日若是那男人不來找茬,不說要殺王青帘的話,孫長寧原本也沒想去管他,最多打一頓教訓了事,但陳於淳說出來了,這性質就不一樣了。
“峨眉三十六天罡手,這本是我道派的一種絕學,不為外人傳道,然而就是他這一脈,把這絕學私自傳授了出去。”
陳於淳語氣有些嚴肅:“長寧,你可知道火裡栽蓮的典故?”
孫長寧想了想:“是張伯端祖師的《悟真篇》還是《維摩詰經·佛道品》?”
這裡所說的,當然不會是《西遊記》裡的讖語,不過據說吳老爺子在寫西遊記時,菩提老祖所說的那讖語中,真正含義本就是道家的金丹大道。
金蓮正是金丹,火乃人身三火,而蓮去金為水,故火中栽蓮,是煉水火交融,讓真丹化純陽的道理。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這是《悟真篇》裡絕句六十四首中所言的句子,其中與這相關的還有‘坎電烹轟金水方,火發崑崙陰與陽’,同樣是講水火煉三花,金丹常自在的話語。”
孫長寧想著,這時候,電話裡陳於淳開口。
“佛本是道,那佛經之中也說過‘火中生蓮華’,我道派之中,修持說頂上三花,正是水火相煉,至於是蓮是梅還是杏,那是修行在個人,旁人不得聞。”
“我東土的佛與西天的佛不一樣,自春秋道祖出關,漢時佛祖東來,我們東土的佛便分了三道,一曰漢佛,二稱藏佛,三便是小乘佛,也就是上座部佛教。”
“佛本是道,因漢佛入東土,故遇道儒二教,受其影響轉變成了東土獨有的佛門,這與原始的藏佛不同,與苦行的大小乘佛也不同,後者中,大乘佛認為天地乾坤,三世十方有無數佛,而小乘佛只認釋迦牟尼一人。”
“小乘佛講法有我無,這與道有些相似,認為道一直存在,而我卻不一定能永遠存在,而大乘佛講法我皆無,這便有些極端了,所以後期有些改變,認為萬法皆源第八識。”
陳於淳話語落下,孫長寧聽得有些愣,說道:“師叔你不會其實是個和尚吧?”
“我當然是道派的,你這就不懂了,兵家那話怎麼講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啊。”
陳於淳哈哈一笑,繼續開口:“再說漢佛,在千年演變中,分出八大宗,為法性、法相、天台、賢首、禪、淨土、律、密。”
“賢首便是華嚴,密宗又稱真言,如今大家拜佛,只知道禪宗與密宗,最多再加個藏傳佛,其餘六宗,大部分人都說不出的。”
“漢佛汲取了道儒二教部分教義,糅合自我對佛的感悟,成就如今的佛門,我們看東土的佛慈眉善目,善人善己善眾生,然而卻不知道,真正的佛,本不是這個樣子的。”
陳於淳語氣變得有些慨嘆:“赤桃白藕金蓮華,孔曾問李,佛本是道,三教原本是一家。”
孫長寧聽得這話,卻是笑了起來:“天下萬理皆不出道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