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還是去看他死了沒有吧。”
“那先恭喜陛下了。”
“多謝。”
“告辭。”
雷芳立刻去皇宮的廢墟里找老公,她是真拿這個死腦筋沒辦法啊。原本是可以阻止他的,但雷芳非常清楚範質的脾氣,如果她真的強行阻止範質的話,範質真的會用劍抹自己的脖子以此威脅。
雷芳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會看上這麼一個無賴,雖然大多數時候範質都是天下第二優秀的男人,除了小弟宗信之外範質就是最優秀的男人了,但這種關鍵時刻他的執著……讓人無語。
有些事情是勸不住的,所以雷芳才會栓住範質,既然勸不住就只有暴力阻止了。只是想不到範質竟然跑了出來,而且還找到了一把劍。
不過範質剛才的表現卻讓雷芳眼前一亮,想不到範質竟然能把趙匡胤打成那樣。如果範質的功力再高那麼一點點的話,或許趙匡胤這時候已經死了。範質可是一名文化人,他只是在讀書膩了之後才會去練習放鬆,就這樣都差一點殺死趙匡胤這樣的絕頂高手……怎麼叫人不佩服。
雖然範質這一次的行為讓雷芳很頭疼,但也贏得了雷芳的再一次崇拜。雷芳相信自己的眼光從來沒有錯過,範質果然是除了宗信之外最優秀的男人。
當然,範質所用的戰術確實有一點下作,簡直就是卑鄙無恥到了極點。但不管是多麼卑鄙,多麼無恥,只要能贏就是好招。只可惜範質的功力差了那麼一點,那一次只傷皮肉,如果那一劍能刺深一點就贏了。
趙匡胤自己都沒見過這麼扯的事情,胸口的傷並不深,隨便貼一塊布上去就行了。只是趙匡胤覺得很險,如果範質那一劍再刺深一點的話,自己這條小命就沒了。
功力相差何止一籌,但範質幾乎是打得趙匡胤沒有還手的機會。雖然手段是卑鄙了一點,但生死之戰的時候誰管你手段卑不卑鄙?範質戰術運用成功,這就是他的本事。
趙匡胤從來沒有看錯過範質,範質是凌駕於一般人才的天才,雖然範質的程度要比宗信低,但他也是頭腦和武功雙重發展的人。如果說範質只發展武功的話,趙匡胤絕對沒有自信能打贏他,如果範質只發展頭腦的話,估計他的頭腦能與宗信相提並論……
這也就是趙匡胤對範質一忍再忍的原因,趙匡胤非常珍惜人才,他非常清楚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可以帶來多少收益。就好比宗信這樣的人,趙匡胤寧願用半壁江山來換取宗信的絕對忠誠,因為只要有宗信的忠誠那半壁江山很快就可以拿回來。
至於範質,雖然相比宗信有所不及,但範質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以前趙匡胤認為範質沒有宗信那種張狂,為人過於平淡平靜,出謀用計穩中求勝。結果今天範質張狂了一次,這一次也確實叫趙匡胤大開眼界。
這件事情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趙匡胤很快便整頓精神,直接帶兵將整個皇宮徹底控制住,同時也控制住了幼帝柴宗訓。
………………
960年
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從古至今造反稱帝兵不血刃,反得如此順利僅此一例。趙匡胤遵守與郭信的承諾,沒有對任何人下手,就這麼輕輕鬆鬆風風光光的當上了皇帝。
由於趙匡胤與宋延有言在先,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汴梁建立了趙宋王朝。
在趙匡胤造反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生以往五代改朝換代時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後周大小官吏的支援。
宋朝建立伊始,後周一些帶重兵在外執行巡邊使命的將領,如慕容延釗、韓令坤,都表示擁護宋太祖登皇帝位。
這場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一般以為,這不過是兵權與實力威懾的結果,事實上實力只能保證兵變的最終成功,至於以什麼方式成功,則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決策者的謀劃水平和政治見識,能夠將大事化於無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本身就充分地體現了趙匡胤極其高超的政治手段與帶兵能力。
整個改朝換代的過程只有少數人對此不滿,其中最不爽的就是李重進。李重進是郭威的親侄兒,除了郭信之外他是郭威唯一的血親,在李重進的眼裡江山早就應該是他的,郭威甚至不應該把江山給柴榮,畢竟柴榮只是養子。
就在趙匡胤解決前朝問題的時候,李重進勾結昭義軍節度使李筠謀反,趙匡胤御駕親征,李重進與李筠先後兵敗戰死。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軍制,發展生產,鞏固統治。經過兩年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的準備,確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決策。
荊南、湖南地處長江中游要衝,南北相鄰,又東臨南唐,西接後蜀,南靠南漢。佔領荊、湖,即可割裂江南諸國,為各個擊破創造條件。
962年9月,趙匡胤揮師南下,開始了統一戰爭。
962年10月,武平節度使周行逢病死,十一歲的周保權繼位。衡州刺史張文表乘機兵變,佔領潭州,威逼朗州。周保權為討張文表,向宋求援。趙匡胤決定以‘假道滅虢’的方略,出師湖南、假道荊渚,以達一箭雙鵰的目的。
963年正月,慕容延釗率十州兵以助湖南討張文表為名,借道荊南。二月初九,慕容延釗攻佔江陵城,迫節度使高繼衝降,荊南遂亡。
965年正月,宋軍突破劍門險要,大敗蜀軍,繼佔領劍州,直逼成都,孟昶舉城投降,後蜀滅亡。
971年二月,進至馬徑,以火攻破南漢招討使郭崇嶽六萬軍,繼攻陷興王府,劉鋹投降,南漢滅亡。
975年正月初三,宋軍攻破溧水,繼與十萬南唐軍激戰於秦淮河,大敗南唐水軍,直逼江寧城。在吳越軍配合下,全殲南唐神衛軍都虞侯朱令贇所率十萬援軍,於十一月二十七日攻破江寧,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共用十五年南征北戰,統一中原立不世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