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
趙匡胤找來副宰相李昉,李昉也不知道什麼事,但見趙匡胤臉色不好,也不敢多問。
“李昉,朕很羨慕南唐後主李煜,他寫得一手好詞必定流傳千古,朕算是一個粗人,筆桿子不行寫不出什麼好東西。但朕很希望有一個能流傳千古的著作。朕的要求也不高,往後世人都要會背,比‘床前明月光’更普及就行了。”
李昉聽得想罵娘,就趙匡胤這個文化水準還想寫出一個比床前明月光更普及的東西?他憑什麼?以為自己是皇帝就了不起了……確實,皇帝確實了不起,如果自己做不到的話,這條小命就沒了。
“陛下,臣……文化水準也不高。”
“少來這套,你給朕仔細的想,必須要想出來。”趙匡胤道:“對了,現在讀書人最基本的學習資料是什麼?”
“三字經,千字文……幼年必學,若不能倒背如流,算不上讀書人。”
趙匡胤想了一下道:“三字經……千字文,有點印象。誒~朕其實早就有一個想法,你看行不行。全國這麼多姓氏,把所有姓氏集中在一起,排列組合讓其每一句都押韻,這樣做是不是跟千字文差不多?而且也算有實際意義。”
“這個辦法倒是不錯。”
“對對對,朕很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只是太麻煩不想做而已。你比較善於將很多東西集合在一起,所以我特意找你過來。”趙匡胤道:“咱們一個一個的排列,讓所有人的姓氏都在其例,而且要好聽好記。”
李昉道:“敢問陛下第一個姓氏是什麼?”
“找死啊你?這是朕打下來的江山,第一個姓氏當然是趙。難道你想用李字不成?”
“不不不不,陛下喜怒,臣也以為一定是趙。那麼第二個字又該是什麼?”
“錢,對我趙匡胤來說錢是最重要的東西,當然是錢。”
“哦~第三個字呢?”
趙匡胤想了一下,隨後道:“朕一生最崇敬的就是爺爺趙敬,但他跟我都姓趙,也沒有爺這個字的姓氏,就用孫。朕是爺爺的孫子嘛。”
“趙、錢、孫……第四個姓氏呢?”
“朕攻下李唐江山統一中原,李姓也為大姓,算是紀念朕的功績,第四個字就是李。”
“趙錢孫李,第五個姓氏呢?”
趙匡胤道:“我大宋雖然統一中原,但實際上就是撿了前朝後周的便宜,郭威與柴榮已經奠定了統一中原的基礎,第五個字便給後周的周字。”
“第六個姓氏呢?”
“朕統一天下,唯獨沒有攻佔吳越,是吳越主動投降,而且幫助宋軍前後夾擊南唐,為表彰吳越所以第六個姓氏就是吳。”
“第七個姓氏呢?”
“朕最好兄弟是鄭子明,可惜他無緣看見中原統一,第七個姓氏給他。”
李昉算了一算,隨後道:“趙錢孫李,周吳鄭……第八姓氏該給誰?”
“你猜。”
“臣猜不到。”
“王八啊~這個絕對是最有意思的。宗信那個孫子俗家姓王,我故意把王姓排到第八位,讓他當千古王八,這個有意思吧。”
李昉無奈的看著趙匡胤興奮的臉,都當皇帝了趙匡胤還這麼孩子氣……不過誰讓他是皇帝,皇帝就是可以這麼任性。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趙匡胤道:“不錯不錯,就這樣四個字一節,八個字一組,每八個字最後一個字要押韻,準備好之後就交給我先看一看,然後發下去讓所有讀書人背誦,剩下的全部交給你了,弄不好就要你的命,弄好了就放你一條生路。”
“臣遵旨……”
趙匡胤正興奮著,忽然感覺有絲熟悉的真氣波動,整個人如同一顆炮彈直接衝出皇宮,跟著這道真氣波動一路狂奔而去。
就在半空之中,趙匡胤看見一位白衣少年御劍而行,這個背影太熟悉了就算化成灰趙匡胤也能認得出來。不過御劍而行完全是在天空中飛,趙匡胤的輕功雖然高明,他也需要借力回氣才能繼續追。每過一段時間趙匡胤都會遠離天空落地回氣,只要腳下有任何東西可以借力都能繼續追上去。
宗信圍著汴梁城飛了好一會兒,最後落在城牆邊上,趙匡胤喘著粗氣終於追了上來。
“混……混……混蛋,飛這麼快,都不知道等我一下嗎?”
宗信鬱悶道:“測試一下你的功力有沒有退步,倒是沒有退步,但你的進步並不明顯啊。這十幾年都做什麼了?武功竟然還是這麼差。”
“我的武功差?”趙匡胤很難得聽見這種評論,因為他自以為非常厲害了,趙匡胤現在的境界應該與全勝時期的耶律真差不多,只是宗信的武功太變態而已。
“不差嗎?前一段時間我遇到了天涯,我的武功比不上他了。”
趙匡胤擺手道:“算了算了,你們倆師徒都是變態,我懶得跟你們比。十幾年沒見了,我請你喝酒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