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看了看手中的信件,將其揣進懷裡,旋即出門,向著隔離區的方向走去。
……
與此同時,另一邊。
攻克了類傷寒的治癒問題,著實讓包括吳駒在內的全體醫者都興奮了一把,但來不及慶祝,他們就再次投入到了忙碌之中。
“今天上午又運來了多少患者?”吳駒一邊研究著湯藥,一邊問一旁同樣在翻看醫術的醫者。
“兩百露頭吧好像。”那醫者想了想說道。
“不該啊,有人不戴口罩?”吳駒問。
“哪能啊,哪有人敢啊。”那醫者苦笑了一聲。
吳駒的那些防控措施得到了呂不韋等一眾將領的全力支援,包括遠方的子楚也特地發來文書,告誡呂不韋等人:在治療疫病這方面,一定要聽吳駒的。
於是現在吳駒的那些勤洗手,戴口罩,把食物煮到全熟再吃之類的措施從嚴厲程度上已經和軍法沒有差別了,兵士們被發現不戴口罩要被打足足二十軍棍。
“好傢伙,它要是再多幾個,我們治癒的速度還趕不上他們患病的速度。”吳駒還是不由得感嘆一句。
“這不比當初強多了。”那人說。
吳駒點點頭,那倒也是。
現在之所以能降到兩百這個數字,很大程度上和吳駒釋出的防控措施有關係。
想當初吳駒剛剛接受函谷關疫病的時候,每天都是幾千幾千的發現患者,那統計數字看得他們腦殼都疼。
現在好多了,起碼肉眼可見的減少,相信再過一些時間,就可以徹底結束這次疫病。
這時,一個醫者苦著臉跑來,說道:“吳卿,咱這人是真不夠用了,您再給派幾個吧。”
吳駒也很無奈。
大批大批的醫者被調去熬製湯藥、製作青黴素膠囊,導致人更不夠用了。
這些時候倒是陸陸續續來了些醫者前來增援,但是杯水車薪,並且距離大真正的大部隊到來還很遙遠。
所以吳駒之前說尚未成功、是個開始但遠不是結束之類的話,並不僅僅是敷衍。
青黴素的試用成功、發掘出類傷寒的治癒方法僅僅是一個開始,距離疫病結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正想找個什麼理由敷衍+鼓勵一下,吳駒卻突然聽見一旁起身伸了個懶腰的醫者突然露出瞠目結舌的表情,旋即指著前方說道:“吳……吳卿,快看!”
“快看什麼?”吳駒一愣,他們所處的地方地勢較高,前方只能看到一片樹林。
他隱約之間反應過來些什麼,連忙扶著椅子站了起來,看向那醫者手指的方向。
只見遠處,從崤函古道的谷口處走出了大片大片的人影,僅一個排頭就少說有數百人!
他們如同一條長龍一般緩緩前行著,填滿了狹長的崤函古道,走在佇列最前面的是一個鬚髮皆長的老者。
正是闊別已久的七大長老之一,秦國岐山,蘇長老!
“魁首大人,好久不見啦!”蘇長老也看到了吳駒,於是開起了玩笑,爽朗的笑容直衝雲霄,一時間彷彿驅散了籠罩在函谷關上空的陣陣陰霾。
“好久不見。”吳駒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他的心情此時複雜到了極點,見此情此景,竟然莫名有些激動的想哭了。
蘇長老身後跟著岐山的三位執事,從咸陽趕來的陸紹友,甚至年事已高的張師、閆師、賈師也出現在了佇列中。
還有其身後,成百上千的醫者、弟子,其中不乏一些吳駒熟悉的面孔。
醫家,傾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