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魁首!”
“參見吳師!”
崤函古道中,凡是看到吳駒身影的人紛紛停下腳步,拱手一揖,數百上千道聲音聚集在一起,震耳欲聾,使得函谷關的城牆都簌簌發抖。
城牆上的不知情的兵士嚇得一激靈,看著古道里黑壓壓的人群還以為是孫隱那廝直接帶領大部隊繞過函谷關橫渡黃河,繞過崤山,從崤函古道攻過來了。
不多時,隊伍來到吳駒面前。
“蘇長老,張師,閆師、賈師,老陸,各位好久不見。”吳駒看著來到近前的眾人不由露出笑容。
“好久不見了吳駒。”張師等人露出笑容。
蘇長老笑道:“怎麼樣,我帶的人夠嗎?”
“夠,太夠了。”吳駒點點頭。
放眼望去,這條隊伍延綿千米,估計有數千人,整個秦國只怕十分之七八的醫者都被蘇長老帶來了。
這就是醫家!
諸子百家之中體制最為鬆散的一個,一般情況下大部分醫者常年都在周遊各地,行醫問診,懸壺濟世,極少聚在一起。
但每當戰爭、瘟疫,凡大規模的傷病出現,他們的身影總是第一時間響應號召的出現。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蘇長老,多謝了。”又是一道聲音傳來。
眾人循聲望去,正是呂不韋和蒙驁王齕等人聯袂而至。
“呂相。”蘇長老笑。
“大王在書信中提到了,凡馳援函谷關醫者,無論是否歸屬醫家,皆由秦國為其衣食住行,待疫病結束也會為他們發放薪資。”呂不韋微笑道。
此言一出,吳駒和蘇長老都不由得驚愕了一剎。
“代我多謝大王。”蘇長老拱手道。
他很清楚帶來的這些醫者,無論醫家還是野路子,醫者還是弟子,不遠萬里來到函谷關,都不是為了錢財,但秦王主動願意為他們發放薪資,無論多少,都很讓人暖心。
吳駒又一次為子楚的心胸和手筆所感慨。
難怪能生出這麼雄才大略的兒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是秦國該謝你們醫家才對。”呂不韋說道。
“有醫家在,函谷關瘟疫結束指日可待!”呂不韋看著延綿不絕的隊伍,不由感慨道。
……
大批大批醫者的到來令整個隔離區乃至函谷關震動,那些一天能和吳駒哭訴好幾次人手不夠的軍醫們熱淚盈眶,原本緊缺的人手瞬間變得寬裕起來。
可用的醫者多了,原本緩慢的治癒疫病的進度也就大大提升了。
如果說之前吳駒帶領著軍中醫者們日夜奮戰像是亂世之中一小撮人的揭竿而起,那現在大部隊的到來就是群起而攻之的全面反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