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上半場結束後,有關今天這三場考試的訊息瞬間引發了咸陽的輿論狂潮,街頭巷尾皆在談論。
第一熱點是試卷的各大題目,第二熱點是考場的嚴格程度,脫衣服檢查、玻璃桌子這些話題十分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前者。
有輿論的地方,大秦報社當然不會缺席!
尤其是第四期報紙釋出在即,時間就是金錢!
在總社長吳駒百忙中抽空的指點下,報社記者火速出動,加班加點,尋到了參與科舉的幾位考生進行採訪。
當然,尋的都是咸陽有名氣的學子。
“你好周雲,請問你怎麼看待科舉初試,對你來說有難度嗎?”
“嗯……難度不大吧,畢竟只是初試,我覺得會試的難度一定會超過初試幾個檔次。”
“林凜同學呢?”
“我持同樣看法,雖然這話有點不謙虛,但會試才會是真正的戰場。”
確實如此。
報名參加科舉的有一萬八千之數,以初試的難度頂多能篩掉八千,留下一萬餘人,不可能全部入朝為官,這些人滿足了成為小吏的條件,但不可能成為公卿大夫。
所以會試的難度會翻倍,現在的一萬餘人,興許達標的還不足一千。
之後,報社記者又提出各種問題,比如“初試三場中每一科你覺得最難的是哪一題”、“考試時的感受是什麼”、“有什麼話想對其他考生說”,這些考生第一次被採訪,頗覺得新鮮,也知道這是露臉的好機會,於是不厭其煩的一一解答。
這些採訪記錄會被精煉,登到明天就要釋出的報紙上去。
緊接著,這些記者竟然又找到了吳駒做採訪,美其名曰“作為主考官有必要發表一下看法”。
吳駒對此哭笑不得,不過不得不感嘆這些記者真是學聰明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他抽出空做了採訪,問題無非是科舉計劃,對明天的考試以及接下來的會試的一些小爆料等等。
“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們注意到考試結束後的試卷的名字全部被糊起來了,叫做糊名制,據說這是您的提議,請問您是如何想到這一點的,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心境?”
“如何想到的……呵呵,懂得都懂,見招拆招嘛。”吳駒露出輕笑,用言語內涵某些人。
“那是出於什麼樣的心境呢?”
“心境……”吳駒摸著下巴,想了想,說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說罷,在吳駒一臉深沉中,這次採訪結束了。
雖然吟出這一段很裝逼,但這確實是他的真實心境,不然搞出糊名制幹嘛?說白了,所求不就是六個字?
公平,公正,公開!
如果吳駒想做奸佞,現在一定是天下第一奸臣,日後趙高秦檜等人見了都得給叫聲祖師爺的那種,但他沒有。
他有自己的底線,不想見到一個被世家貴族壟斷的科舉,那有違他的初衷!
吳駒沒有多做糾結,採訪完成後就接著忙科舉的事情去了,有一大堆事等著他處理呢。
結果一晚上的時間,這三句詞傳遍咸陽,無數寒門考生為之感激涕零。
什麼叫格局!
這就叫格局!
聽聽吳駒說的話,再看看前面含沙射影的世家貴族,簡直高下立判!
這些寒門考生可以說是被吳駒圈粉了。
值此時刻,另一波人站出來破壞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