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種子要等到明年春耕才可以播種,至少有六七個月的時間,暫且不提。
休沐之後的朝會,子楚將科舉的事情正式宣佈,引得群臣一片譁然。
大家都沒想到,大王竟然暗中搓了這麼個大殺器!
這件事籌備了很久,三公九卿幾乎都知道,自然沒有不長眼的出來反對。
針對吳駒拿出來的科舉章程一番討論,改了幾處細節,之後就按照這個執行了。
下朝之後,科舉的訊息開始傳播,公卿大夫,世家貴族,一片驚愕!
率先得到訊息的頂級世家,或是官吏中的大員深感不妙,有了某種預感,科舉之後,秦國恐怕又是一番新氣象,新局面!
官場,不再可能幾乎被世家階層壟斷了。
……
第二天,大秦報第二期發售!
第一期創造了近二十萬份的銷量,使大秦報成為了無數人的關注點。
第二期開售後,搶購者絡繹不絕。
“什麼?脫銷了?快,告訴印刷廠那邊,再趕工出五萬份,不,十萬份!”報社、印刷廠、各大報亭忙成一鍋粥。
拿到了第二期報紙的顧客仔細看起報紙上的內容。
買報紙的人都是識字者,以公卿官吏、文人學子為主。
鄭祺就是其中一個。
他是一名普通學子,家裡不算有錢,只是做點小買賣,有些餘財,供得起他讀書。
所學之術,也頗為雜亂,不偏向如今諸子百家中的任何一家。
鄭祺認為學術雖有百家之分,但可以兼學,管子曰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
當世的儒家宗師荀子,不也是學了儒法兩家學說?
還有吳駒,對方不僅是醫家魁首,前段時間更是收攏了兩位小說家的主事作為副社長,從以往經歷更能看出對方精通醫、法、小說、農等多家學術。
鄭祺認為,無論上流之學、下流之學,實用的就是好學問。
當然,他的朋友麼並不贊同,認為兼學為雜,無主次之分,最終只會學出四不像的東西,還說他不是荀子,也不是吳駒,不能和這兩位相提並論。
鄭祺不以為然,他依舊我行我素,視荀子、吳駒為偶像。
他的夢想,是施展自己的抱負,將一身所學用之於國,用之於民!
只可惜,家中沒什麼關係,也無法入朝為官,讓鄭祺頗為心灰意冷。
此時他沒有想這些,從報亭前的人群中擠了出來,手中拿著一份剛買的報紙。
“真是太熱鬧了,差點沒擠死我。”鄭祺長出一口氣,拿起報紙,定睛一看,首頁的大字使他瞳孔一縮!
頭版頭條赫然可見一行大字。
【科舉將啟!】
鄭祺眉頭一挑,再看下面的文章。
【經客卿吳駒提議,朝廷審議,大王最終決定,開設科舉,以考試的方式為國家挑選人才,此舉旨在為國家輸送新鮮血液,不拘一格招收人才】
鄭祺看到不拘一格四個字,瞬間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