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不設相邦,設一個左丞相和一個右丞相,如前文提到的甘羅的爺爺甘茂。
太尉這個職位是秦朝建立之後出現的。
現在沒有太尉,只有“國尉”。
目前文中的國尉是王齕。
御史大夫就不說了。
九卿,指衛尉,郎中令,太僕,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內史。
衛尉掌宮門警衛,郎中令掌宮殿警衛,太僕掌御馬,廷尉掌刑獄法制,典客是掌外jiao的,奉常掌宗廟禮儀,宗正掌宗室,少府掌專供王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以及供王室的匠人,比如太醫之類的,治粟內史掌谷貨,就是農業和商業。
目前衛尉是蒙毅,廷尉是焦樵,典客是趙亥,奉常寫了但沒寫名字,宗正是嬴勵,少府是馮毋擇,治粟內史是祁農,郎中令和太僕沒定。
其他的重要的……一時半會想不到什麼,內史掌京畿,中尉掌京畿守衛。
軍中職位的話,分為常設和臨時設定,常設基本就是王齕、蒙驁、麃公這樣的,也會設軍職駐守邊關,還有會封個什麼什麼將軍,就像三國演義那樣,就不一一贅述了。
臨時設定就是呂不韋在三川之戰中那樣的,是為了戰爭而臨時設定的上將軍,除此之外還有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還有很多也不一一贅述了。
高階軍官就是將軍,中級就是校尉,低階的話……太多了不寫了。
官制就說到這,其實基本人物出場的時候我都會寫一下這個位置的職權。
至於三公九卿以下的若干官職,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漢書的百官公卿表。
三,爵位制度。
這個爵位制度是商鞅發明的,一開始只有十六等,後來發展到了二十等,主要就是靠功勞晉升。
我用的是二十等,在這也就把二十等都陳述一下。
公士,上造,簪嫋,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又叫少良造),大上造(又叫大良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通侯)。
四,本文對這些王的稱呼。
已故的王,會直接稱諡號,如秦昭襄王,趙武靈王,齊湣王。
在位的王,要不就是稱秦王、趙王,要不就是稱秦王子楚,趙王丹,直呼其名的情況也有,但少。
行,這些就差不多了,之後想到什麼再說吧,大家有什麼疑問或者要指正的歡迎評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