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 (2 / 2)

在這樣的經濟迴圈中,黃得功部藉著政府統籌、軍戶屯墾的經驗,竟漸漸摸索出一套類似於後世用兵團搞邊疆地區開發建設的管理辦法,利用集中採購統一高效解決個人移民戶無力解決的東西。

比如屯墾軍的衙門統一提供棉襖、冬季供暖燃料、換取屯墾軍收穫糧食後比關內多繳兩成糧食收成作為報酬。

發展到後來,黃得功麾下竟自然發展出了連屯墾居民連房子都可以由官府集中建造、一個墾屯的軍戶,把房子連在一起,至少有一面牆跟鄰居家是挨著的,然後就可以統一挖一條煙道一起燒炕取暖。

東北地區在明朝以前沒法大規模開發,說到底還是耐不住寒冷,取暖保暖成問題。棉襖可以統一採購,現在再把“集中供暖”給搞了,一排房子公用一條煙道燒炕,熱量利用率就高得多,百姓砍柴蒐集燃料的工作量也大大降低。

最後甚至發展出了百姓進一步略微提高農業收成上繳比例、換取官府統一供應燃料。而一旦官府統一供應燃料,也就不靠砍柴解決了,直接可以利用鞍山等地的東北煤礦,挖煤燒通炕集中供暖。

於是乎,大明的建築業、採礦業、煤炭伐木業、棉襖成衣業……這些原本在自然經濟下根本不怎麼發展的經濟門類,都得到了蓬勃發展。

雖然因為沒有蒸汽機,無法進入工業時代,但至少也發展到了“大規模手工業”的巔峰狀態,短短几年之內,商品經濟水平已經全面逼近了南宋巔峰。

相信只要這樣的商品經濟繼續繁榮,再配合大明科學院的自然生長,遲早能自發把更先進的工業動力製造出來的,至於是否是朱樹人本人生前,倒是並不重要了。

而且,大明對東北的開發,除了對上述大宗、支柱的產業起到了巨大促進和推動外,還促成了很多零散的、對人民生活產生潤物無聲影響的新技術新事物。

比如,因為東北的寒冷,除了燃料燒炕和穿棉襖之外,還催生了一些其他的細節生活習慣需求,諸如對高度白酒的依賴。

科學發展到了17世紀後半葉,蒸餾酒技術當然已經不是難題,無非是是否能進一步最佳化蒸餾效率、降低生產環節原材料的浪費,增加出酒率。

因為東北開發的需求,白酒蒸餾技術得到了大規模的產業化磨合,大明的蒸餾提純技術幾乎是數年一個臺階地往上成長。

不但造出了更多高度白酒供直接飲用,還對醫用酒精、碘酒和其他一些需要蒸餾提純的化工材料形成了促進,讓大明的化工科學也因之受益。

只是因為戰亂結束年份還不算久,百姓雖然能吃飽飯了,但如果把大量小麥大米等口糧用來釀酒,還是會出現一定的糧食缺口。

好在大明已經開始在東北廣種黑麥,大江南北廣大半乾燥崎區地區也都種了多年土豆。

而黑麥這種糧食作物,直接食用的澱粉轉化效率比小麥要差一些,但用來釀酒的話,其中那些人類直接吃不易吸收的膳食纖維,也都能糖化酵化為醇類。

所以用黑麥釀酒,肯定比用小麥釀酒浪費更少一些,原材料利用效率明顯划算——當然,如果是21世紀,黑麥比小麥還貴,人們普遍得了富貴病之後,就是喜歡吃膳食纖維高、就是希望讓糖分澱粉少吸收少增肥,那麼黑麥釀酒就比小麥虧了。

但17世紀的大明顯然還不存在“營養過剩、肥胖、需要特地找不容易吸收的膳食纖維吃”的問題,所以黑麥釀酒簡直太適合了。

除了黑麥之外,還有土豆釀酒也非常合適,因為土豆雖然產量遠比米麥高,但長期儲存的難度也要比米麥高很多,不適合作為一個國家結餘的戰略儲備糧。

朱樹人引導大明百姓廣種土豆,算下來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了,此前只是口糧不足,土豆也都要用來吃,所以嚴控釀酒。現在戰爭結束,有糧食盈餘,可以一定程度釀酒,那當然要優先鼓勵土豆釀酒、儲備米麥。

在明顯的民間生產迫切之下,大明科學院當然需要讓一堆“院士”想辦法完善土豆和黑麥釀酒的技術。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果能出幾個“茅臺院士”,那也絕對是利國利民,當受重賞、青史留名的。

可惜完全指望技術自研,顯然會走很多彎路,週期太長,還容易出現“重複造車輪”的浪費。

所以這事兒當時流入朱樹人耳朵後,朱樹人又動了“拿來主義”的念頭。他一回憶,貌似羅剎國的伏特加不就是黑麥釀造和土豆釀造的麼。

於是他就高瞻遠矚地吩咐九邊的曹變蛟、黃得功二人注意跟漠北羅剎皮毛商人、殖民商隊的接觸,想辦法打探一下他們的高度酒來源,買點樣品,最好再找找技術。

還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事實上伏特加最早就是在大約一百年前,最早在莫斯科的修道院裡小範圍誤打誤撞造出來的。而經過大半個世紀的發展推廣後,進入17世紀,羅剎人早已有了成熟的黑麥、土豆伏特加工藝。

朱樹人直接讓黃得功把羅剎人的技術抄過來,再讓大明科學院的釀酒院士們中西合璧研究最佳化一下,到了隆武十五年時,大明也終於生產出了適合自身技術條件的伏特加釀造、蒸餾,然後大量生產賣到東北的軍屯墾區。

只不過漢人自己釀造的伏特加,肯定不會叫那種拗口的名字,只是樸素地稱作“黑麥燒”、“地瓜燒”。

有了低成本還不佔用儲備主糧的高度白酒供應,大明對東北的開發基本上也就再無障礙——反正歷史同期羅剎人對西伯利亞開發用到的n件套,朱樹人都師夷長技以制夷,給大明的闖關東漢人也都配上,那不就行了麼?

人和人縱有體質差異,只要物質條件夠好,羅剎人能做的事情漢人自然也能做。

——

ps:以上已經四千字。下面稍微回答一下昨天一些書友的疑問,為什麼我認為“民族融合後是一次新的投胎,新的統治者不會被之前的內鬥歷史記錄連累”。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50年代的時候,米帝傀儡了南棒,那當時米帝會擔心“南棒古代有個李成桂篡了高麗王國,這段歷史會不會導致我們傀儡南棒後,影響到我們米帝自己的大統領產生方式”嗎?

顯然不會,因為南棒只是一個鼻屎小國,被傀儡的一方,米帝怎麼會擔心一個器官的歷史包袱影響到全身呢?

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道理是一樣的。秦隋元以征服者姿態出現、完成融合時,秦隋元的原核心領地和文化,扮演的是頭腦的角色,被征服文明扮演的是其他器官的角色,那些器官被移植到了秦隋元這三顆大腦控制的軀幹上,拿主意的還是大腦。

一個女人如果是初婚,她移植了一個三四五六婚的女人的心肝到自己身上,那她還是初婚,她對婚姻的忠誠度、三觀也還是一個初婚女人的三觀。

所以秦根本不擔心“田氏代齊”、“三家分晉”的歷史教訓會不會被跟著移植過來,那都是一些失敗者的失敗史,這就是我所說的“民族融合後,就相當於肉身重新投胎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