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 (3 / 3)

所以他們也只能對清軍特別密集的點攢射,一旦清軍被打崩四散、各自為戰,他們就得停火。即便如此,這個過程中還是有少數明軍火槍兵被戰友誤傷到底。

好在明軍火槍兵的鍛鋼胸甲倒是能擋住兩百步外的流彈動能,只有手足中槍的才會重傷,這多多少少緩解了誤傷的損失。

而清軍的密集衝鋒撕扯陣型一旦被打散,形成了鬆散騎兵的各自肉搏,明軍刺刀兵就能很快收拾掉他們。

……

不過半個多時辰的慘烈廝殺,主戰場西側這段對抗最激烈的血戰就徹底分出了勝負。

衝得最深的正白旗傷亡最為慘重,帶兵的班布林善直接陣亡於陣中。正白旗至少又有兩個甲喇全軍覆沒於陣中,被明軍絞殺全殲,根本沒法脫離,兩名甲喇額真直接戰死。

另外三個甲喇總算是發現慘敗局面不對後,倉皇狼狽逃竄,但三個甲喇也只有兩個額真活著逃回來,另一個甲喇額真在脫離的過程中被明軍背射歡送的火槍彈雨擊殺。

至於牛錄級別的軍官,那更是累計戰死重傷了十幾人之多。

另一邊的鑲白旗騎兵,因為衝得沒那麼快那麼深,損失相對小一些,也更及時認清敗局潰逃收手了,蘇克薩哈也就撿回了一條命,但也被流彈彈片所傷,並不致命。

他麾下的甲喇,被全殲的只有一個,剩下四個各自戰死數百人逃了回來。傷兵也都各有數百人,但只要是重傷墜馬的,毫無疑問會被取得了勝利、贏得了戰場打掃權的明軍戰後補槍殺光。只有那些沒有墜馬的輕傷員,才有可能逃得性命,墜馬就直接等於死了。

兩白旗被空心方陣戰術誘敵重創的同時,明清兩軍在中路正面戰場也沒閒著。

僅僅在西側交火後一兩盞茶的工夫,正面中軍就進入了血腥搏殺。只是因為雙方中軍都沒有迂迴的空間,所以戰術相對老套,明軍全部列的線列陣型、疊進法輪番開槍,

沒有空心方陣,沒有誘敵深入,就是實打實拳拳到肉槍槍見血的堂堂之師,正正之戰。戰鬥的傷亡數字攀升速度,也就不如西側那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犬牙交錯搏戰那麼快。

就好比一場化學反應,兩塊固體反應物就算放在一起,相互之間只有一個接觸面,反應速度也就不算太快。

但如果是兩杯液體反應物,直接倒在一起攪拌一下、充分形成溶液,那接觸表面積就比固體反應物之間多了無數倍,反應速度自然也是暴漲。

堂堂正正線列火槍隊的中軍,就像是固體反應物,誘敵深入纏鬥的空心方陣,就像是反應溶液,哪邊先分出勝負一目瞭然。

當兩白旗一個死傷過半、另一個也重創狼狽逃回時,中軍這邊其實才剛打完熱身不久,雙方戰死人數也就才一兩千人,受傷者也多不了太多。相比於各自五萬以上的重兵捉對廝殺,這點傷亡原本不算什麼。

於是,兩白旗的徹底崩潰,很快帶亂了清軍的中軍。

黃蜚和藺養成的火槍陣,還需要時間重新調整陣型、然後保持一箇中規中矩的速度接近中軍,援護戰友。

但騰出手來的曹變蛟部明軍鐵騎,卻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反應,立刻側擊清軍側翼。

而更歹毒的是,曹變蛟也學奸詐了,他不僅帶著騎兵快速補位拉扯、控制陣地、壓縮清軍側翼空間。

他還學會了用那種六匹馬拉一門車載騎兵炮、跟著騎兵快速部署到前沿的打法,在騎兵拉扯開走位後,立刻在清軍西側側翼剛撕開的薄弱位置,前沿部署上騎兵炮。

等黃蜚、藺養成的步兵趕到,並且重新列好陣勢威懾清軍側翼時,騎兵炮也普遍部署好了,正好可以步炮協同。

清軍中軍的嶽樂,其實一直有關注西邊兩白旗的動向,得知班布林善戰死、蘇克薩哈受傷敗逃的訊息時,他也第一時間做出了倉促應對,從中軍抽調一部分兵力勉強護住自己右手邊。

但他倉促變陣排程的同時,並不會料到明軍的突前部署騎兵炮,當他這邊堪堪勉強擺好陣勢,明軍數十門騎兵炮就對著清軍側翼勐烈開火,把清軍中軍右側打得七零八落,更關鍵的是士氣狂洩,他們根本沒想到自己的側翼還能被炮擊。

明軍的騎兵炮已經有了一些使用小威力開花彈的型號,只是炮彈太輕,裝藥實在多不了,所以主要還是在用實心鐵球彈。

而眾所周知,實心鐵球炮彈對步騎兵最慘烈的殺傷效果,都是要靠“對著橫隊側射,利用跳彈直接一濛濛死一排人”來實現的。

在稜堡攻防時代,哪怕是城牆上的火槍兵,也非常怕攻城火炮沿著城牆橫向跳彈,很容易一顆炮彈就殺死很多人。

此時此刻清軍中軍右手側的情況也是如此,橫隊的側翼暴露,被幾發跳彈蒙到,直接就是穿糖葫蘆一整排,血肉模湖慘不忍睹,士氣也是瞬間崩盤。

在騎兵炮的撕扯之下,曹變蛟和黃蜚先後發起了衝鋒,徹底把阿巴泰的右側攪爛打崩。

而正面扛線的明軍主力黃得功部,在看到側翼友軍得手後,也是士氣大振,開始推進。步槍隊用嚴整的疊進法,輪番推進數十步後停下開槍,然後停下裝彈,讓後面一排的友軍越眾而前,狠狠壓迫著清軍的戰場空間。

十二萬清軍終於迎來了徹底的總崩潰。蒙古騎兵的幾名高階將領,首先意識到戰局已經不可扭轉,開始往北潰逃,

還趁著友軍在扛線、渡過芍水回到北岸的過程中不會被明軍追擊,所以從容涉水渡河。

相比之下,那些走得慢的清軍想逃,就沒那麼容易了。總要有負責斷後的死士來抗傷害,來拖住明軍,

否則清軍無論是往東邊就地遊過淝水,還是往北先奔逃十幾里路後、涉水透過更加淺狹的芍水,都會遭到明軍追兵的酷烈殘殺。

至於往西,遊過湖面蔓延數十里的芍陂,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放著只有百十米寬的河流不去遊,卻遊幾十裡寬的湖,那不嫌被殺得不夠快麼。

清軍戰前並不在乎的“三面環水”戰場地形,此時此刻,卻隨著清軍不到半天就快速崩潰,而暴露出其巨大的隱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