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測試開始後的一瞬間,測試人員就公佈了測試完成的訊息。
“具體時間是多少?”
“3毫秒!”
“3……毫秒?”
連徐佑都沒有想到,這次的測試時間,竟然直接以毫秒作為單位。
換算過來,“算經”的計算速度,甚至是之前“海島”的一千倍!
“這個速度,真是不敢想象啊。說是一瞬間,都有點貶低它了。這麼短的時間,遠比一瞬間還要短得多。”
嚴格上的一瞬間,是0.36秒,也就是360毫秒。
3毫秒,如此短的時間,是人類都根本無法感知到的,也只能透過專業的儀器,才能夠完成測量。
“看來以後,再進行量子計算機計算速度的測試時,不能再透過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了。這個任務已經有些過時了,現在是毫秒時代,之後就是微秒時代了。”
如果測試所需的時間太短,其中的誤差可能會變得很大。
為了能夠更準確的測試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還需要更為複雜的測試任務才行。
又經過幾輪的測試之後,“算經”光量子晶片的表現都非常穩定,完成任務的時間,一直保持在3毫秒左右。
完成了晶片的測試工作後,“算經”將進入到裝配的階段。
而徐佑也開始針對這臺全新的光量子計算機,編寫著對應的量子人工智慧程式。
……
就在“算經”專案進行到關鍵階段的時候。
從大洋彼岸,傳來了一個重磅的訊息。
IBM宣佈,他們研發的名為“禿鷲”的量子計算機,已經成功與超算相連結,達到了更快的計算速度。
在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的測試中,加強版的“禿鷲”,僅僅用時0.97秒,就完成了全部任務的計算。
“相比海島的3.06秒,禿鷲的0.97秒不僅是第一個突破一秒大關的量子計算機,更是將速度提升到了他們的三倍之多。未來,禿鷲將引領世界科技的發展,為全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也期待我們能夠與海島量子計算機,進行一些友好的計算競賽。”
IBM釋出的這個訊息,相當於是直接與海島進行宣戰了。
他們的意思很明顯,禿鷲在計算能力上,已經超過了海島一個檔次。
這一次,他們是想要代替谷歌,來一雪前恥呢。
對於IBM的這個最新的成果,米國的網友都感到非常的興奮。
“計算速度是海島的三倍!果然我們才是真正的科技霸主!這回要是再來一場圍棋的三番棋對決,應該可以輪到我們讓他們兩子了吧?”
“這一次,估計他們是不敢應戰的。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的測試,是一項非常客觀的測試,基本上體現了一臺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這樣的差距,就好比是一個大學生與小學生的差距,根本是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的。”
“我們終於奪回了屬於我們的量子霸權!同樣是一千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機,我們的計算速度是他們的三倍,這證明我們在量子計算機的最佳化上面,做得要比他們好得多。距離一萬位元的量子計算機,應該也不會太遠了吧。”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