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是……他們已經制造出EUV光刻機了吧?”
“當然沒有。EUV光刻機也剛剛有所突破,距離成功製造出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呢。”
“真是奇怪。明明已經主動要賣他們一臺EUV光刻機,他們還果斷的拒絕了,結果自己根本就沒有造出來。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呢?”
“等一下……難道說,這並不是一款想要批次生產的晶片?或者說,這款晶片並不會用於商業行為之中?”
這時,通訊裝置另一頭的人,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
“不會用於商業行為之中的晶片……該不會是用於軍事裝置中吧?”
“應該不會,軍事裝置通常不會需要製程工藝特別高的晶片的。”
軍事裝置通常都會使用幾十奈米的製程工藝,對於EUV光刻機並沒有什麼急迫的需求,只需要使用DUV光刻機,就可以完成晶片的製造了。
“繼續關注相關的訊息吧,有什麼新的發現,再及時彙報。”
“好的,長官。”
……
在得到了黃思白髮來的詳細資料後。
徐佑開始針對這款新型光量子晶片,構建著合適的晶片製造平臺。
經過不斷的模擬、最佳化之後。
徐佑終於帶領團隊,解決了整合器件折射率對比度低,器件尺寸大等一系列問題。
雖說良品率還無法保證得很高,但已經足夠製造出符合要求的晶片了。
有了核心的晶片作為支撐,“算經”專案得以繼續進行下去。
這段時間,徐佑、王相武、韓書斌等人,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算經”這個專案上。
一旦專案成功,那將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中,又一項偉大的突破。
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將邁入一個新的時代。
“徐教授,‘算經’晶片的最佳化工作已經完成了,晶片與系統的適配度非常的高,保真度也在四個九以上。我們可以正式開啟‘算經’晶片的測試工作了。”
“好的,那我們準備開始測試吧。”
和之前一樣,這一次的量子晶片測試工作,同樣是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作為標準。
在之前海島量子計算機的測試當中,完成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僅僅用時3.06秒。
這樣的速度,大大超出了之前所有可程式設計的量子計算機。
而這一次,“算經”所使用的,是計算速度更快的光量子。
不出意外的話,在計算速度上,將再次實現重大的飛躍。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測試正式開始了。
有了海島量子計算機的測試經歷,徐佑知道,整個測試過程會是非常快的。
這倒不是因為測試任務太過簡單,只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量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這些經典計算機,數億年也無法處理完的任務,量子計算機竟然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秒殺”。
“徐教授,計算已經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