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都懂,你就放心吧。”
在這之後,韓書斌幫著徐佑聯絡到了金久林,金久林也對徐佑的到來表示非常歡迎。
確認了金久林可以接待自己後,徐佑向上提交了自己要去往薊航的申請。
在幾個保鏢的陪同下,徐佑來到了薊航,見到了這位慕名已經的金久林院士。
“金院士,您好!早就聽聞金院士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輝煌成果,今日終於有幸能與您親自見面。”
“哪裡哪裡,相比徐教授做出的這些成果,我所做的一切根本不值一提了。”
一番客套之後,徐佑說起了今天來的主要目的。
“金院士,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詳細的瞭解一下航空發動機系統相關的一些知識。最好是能夠看到一些真實的航空發動機。”
“當然沒問題,我早就做好準備了。徐教授,請跟我來吧。”
在來薊航之前,徐佑不僅讓胡書城幫自己打了招呼,更是向上進行了嚴格的程式申請。
可以說,這件事情也是金久林的一項工作了。
金久林一邊帶著徐佑參觀各種飛機發動機的零件,一邊對它們進行著講解。
“這裡是飛機發動機的渦輪葉片,主要是由鎳鉻合金進行製備的。在這個領域上,關鍵的材料都被西方國家所壟斷,是我們在航天發動機領域的一項短板之一……”
近距離接觸這些裝置零件,讓徐佑更全面的瞭解了各種飛機發動機的構造。
而在兩人的交流之中,徐佑提出的一些專業性極高的問題,也讓金久林感到始料未及。
“徐教授,沒想到你在航天發動機領域上,也有如此深入的瞭解。果然你和傳聞中一樣,是一位難得一見的交叉型人才。 ”
“之前都是一些理論所得,很多東西還得現場看一看才知道。”
“徐教授所言極是。現在有一部分學生眼高手低,只想泡在實驗室裡,吹著空調,做著實驗,寫寫論文。如果是搞純理論的倒也無可厚非,搞工程的不想去現場,怎麼可能做出優異的成果?說起來,現在的環境,可比我們那時候要好太多了。”
聽到金久林的話,徐佑突然對老一代科研人過去的探究之路產生了興趣。
“金院士,方便講一講您過去的科研歷程嗎?”
“當然方便。那個時候,我們新華夏才剛剛成立。我在報考大學志願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薊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航空發動機專業。當時我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就是想立志改變我們航空事業落後的地位。這話放在現在,你們可能會覺得太不切實際了,但當時我確實就是這麼想的,也從來沒有為這個選擇而感到後悔。”
能夠在那個時代,毅然決然的做出這樣的選擇,徐佑自然是對金久林的想法毫不懷疑。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的難題。因為當時我們的航空事業太過落後,很多技術根本沒有獲取的渠道。最後經過慎重的考慮,我還是決定前往大不列顛,從事航空發動機尖端技術的研究工作。回國的時候遇到了一些難題,好在最後我還是成功的回來了。”
徐佑知道,在那個年代,有很多國內的學者,是在抱有回國效力的想法中,選擇出國深造的。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