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戰鬥機,因為任務的需要,經常會處於一些特殊的飛行狀態之中。
在這些狀態下,發動機的任務剖面會非常複雜。
想要準確的模擬出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第三個問題,是對容錯演算法的評價問題。
在龐大的發動機資料中,如何提煉出其中最精華的評價指標,來表徵容錯後的控制效果,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還在,徐佑本身就特別擅長這類模擬模擬的問題,更是可以透過腦機介面,讓計算機輔助自己進行計算。
另外,徐佑還有海島量子計算機和海島人工智慧這些殺手鐧。
將這些能力和資源放在一起,解決整個問題並非是不可能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徐佑已經完成了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驗證平臺的大部分工作。
但為了保證自己的這個系統,是具有說服力,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
徐佑覺得,自己還是需要再實地考察,與飛機發動機近距離接觸。
想到這,徐佑聯絡到了老友,曾經在薊航就讀的胡書城。
因為薊航就有很多專門搞飛機發動機的專家,而且薊航離薊京大學非常近,去一趟也很方便。
“老胡,問一下,你認不認識薊航做飛機發動機的專家?可以的話,推薦一下。”
“怎麼,你都開始研究飛機發動機了嗎?”
“你知道的,沒有什麼是不在我的研究領域之內的。”
徐佑以一句廢話,委婉的拒絕了胡書城的問題。
“說得也是。這樣吧,我給你推薦一個我們飛機發動機的活化石級別專家,相信他會幫你解決有關的一切問題的。”
“好的,是哪位專家?”
“金久林院士。”
“金久林院士?”徐佑詫異道。
對於金久林的名字,徐佑是如雷貫耳的。
這位航空發動機專家,為我國的自研飛機發動機技術,做出了非常關鍵的貢獻。
“怎麼樣,夠重量級吧?像我們上學時,學的飛機流體力學等課本,都是由金久林院士編撰的。”
“太夠重量級了。只是……金久林院士年紀很大了吧,現在還是薊航任教呢嗎?”
“在的。金久林院士的年紀,正常早就該退休了,不過他還是捨不得學校,經常會在校內講一些大課。現在金老可能研究能力比不上那些年輕人,但經驗肯定是最豐富的。另外,那些航空發動機研究的一線學者,很多都是金老的學生。如果你想接觸更前沿的知識,金老都可以幫你聯絡到。”
這也是胡書城直接將金久林推薦給徐佑的原因,可以一下子解決根本問題。
“好的,我知道了。這個事情除了跟金久林院士打個招呼之外,注意不要對外聲張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