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0章 舌戰群儒 (1 / 2)

“前一段時間,我和鄧院士一行人,去到廬州的EAST進行了一些實驗。透過實驗,我們發現,有一種新的物質,在等離子態下可以產生強大的磁場,可用於實現可控核聚變裝置的磁約束。”

一邊講述著自己近一段時間來的成果,徐佑一邊將自己做好的PPT,投在了前面的大螢幕上。

“傳統的高溫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其磁體的幾何模型,主要包括中心螺線管線圈及其補償線圈,以及極向場線圈等等。這是我透過二維軸對稱模型,來進行的幾何模型構造。而透過這種新的方案,就可以捨棄掉外部的磁場,大大縮小整個裝置的體積。”

徐佑的設計方案非常的新穎,整個設計思路,與之前所有的可控核聚變裝置都不同。

隨著徐佑的進一步講解,在場的各位核專家,對這個方案的都越發的認可了起來。

徐佑的方案雖然與幾種傳統的方案不同,卻有著充足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撐。

其方案的優點,也是幾個傳統方案所完全不具備的。

對於其中一些存在疑問的地方,大家也積極的向徐佑請教了起來。

“徐教授,您是如何構建這樣的一個最佳化模型的呢?”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來自華科院的一位核物理專家。

這位專家對於EAST的專案提供了多項的理論成果,在核物理的應用上,甚至比鄧福有著更多的貢獻。

“我是透過建立一個新的演算法,進行的程式設計最佳化。建立一個二維軸對稱磁場有限元模型,計算其中的磁場分佈,再將磁場資料傳輸至模型中,對待最佳化的引數進行非線性約束。”

一邊講解著自己的思路,徐佑一邊寫下了自己對於目標函式的分析過程。

“這裡是在不同的溫度下,等離子體所產生的磁場大小與方向。透過控制等離子體的流動方向,我們可以讓等離子體產生的磁場,完美的對其進行磁約束。”

徐佑針對這種等離子體的性質,設計了一個最適合的裝置圖。

這個新的裝置,正好完美契合各項條件,能夠將核反應的效率最大化。

“透過模擬模擬,新裝置的Q值是大於1的,具體的上限還沒有準確的測定。但至少,這會是一個實現能源收支平衡的可控核聚變裝置。”

可控核聚變中的Q值,即可控核聚變過程中的能量輸出輸入比。

如果Q值小於1,則說明在整個核聚變反應過程中,輸出的能量還沒有輸入的能量多。

這樣的裝置,是根本無法進行發電的。

只有Q值大於1,才具備利用可控核聚變發電的可能。

當然,想要實現真正的商業化,Q值要儘量大於10才可以。

這時,喬森想到了另一個問題,舉手問道:

“徐教授,新的裝置,也捨去了超導防護這個部分吧?”

喬森並沒有因為自己與徐佑的特殊關係,而沒有去進行提問。

徐佑對喬森的這個問題也很滿意,連忙回答道:

“是的,這個新的裝置所採用的磁約束方式非常特別,不是利用外界磁鐵的磁場,而是利用內部等離子體所產生的磁場,因此,是不需要進行超導防護的。但對於超導防護這塊兒,我們仍然要繼續研究,因為在未來,我們可能會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磁約束方式,讓兩個磁場進行疊加。”

“如果使用超導防護的話,是使用202K的高溫超導材料嗎?”

“對,因為這種超導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很高,可以利用乾冰作為製冷劑,製冷成本比較低。而且,超導體距聚變等離子體很近,在超導體工作時,無法承受中子轟擊和活化。選用超導臨界溫度比較高的材料,也可以更好的對超導體機進行防護。”

“好的,徐教授,我明白了。”

喬森對於徐佑的回答也是非常的滿意。

正是因為對徐佑有十足的信心,喬森才敢於在當眾提問徐佑這些比較晦澀的問題。

而這個時候,陳平秋也舉起了手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