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臺上之後,看到下面坐著的老師和學生們,徐佑的內心波瀾不驚。
下面的很多老師,都是薊大的教授、副教授,在國內可以算是頂尖的科研工作者了。
而其他參加畢業答辯的學生,也都是大四的學生,是大徐佑兩屆的學長。
但在徐佑的眼裡,這樣的場面,真的不算什麼了。
教授級別的人物,徐佑接觸過的實在太多,很多都要比臺下坐著的老師更加厲害。
而這些大四的學長們……
很多都是和徐佑一起上過課的。
沒錯,就是王相武的那節原子物理課。
在徐佑還沒有正式入學的時候。
他們就已經感受過被徐佑支配的恐懼了。
他們也沒想到,這一次,竟然會和這位小他們兩屆的學弟,同時出現在畢業答辯的教室中。
“和一個大二的學生一起參加答辯……還真是感覺有些奇怪啊。”
“換個角度想,這是未來的諾獎獲得者。能和徐佑一起答辯,這不是我們的榮幸嗎?”
“可他第一個上去,今天的評價標準是不是會提高啊?聽說那可是一篇《Nature》的論文啊,我們普通的本科生,怎麼可能達到這樣的程度?”
徐佑禮貌的衝臺下的老師們鞠了個躬,便開始了自己答辯的過程。
“各位老師好,我是鶴卿學院大二的學生徐佑,下面我將開始我的答辯……”
有了之前的幾次經驗,徐佑答辯時候的狀態非常的輕鬆。
連PPT上的內容,徐佑都不需要怎麼去看,完全可以達到脫稿進行講解。
8分鐘之後,徐佑完成了對論文的講述過程。
整個時間把握的恰到好處,沒有將時間浪費在唸PPT上,也很好的突出了論文中的重點。
待徐佑完成陳述之後。
幾位評委老師互相看了看,都是一副面帶微笑的表情。
這個時候,是需要評委老師們,對參加答辯的同學進行提問的。
可他們都知道,徐佑這篇論文的來歷,對於這篇論文,他們並無法挑出任何的毛病。
甚至他們自己,也未必能寫出這樣級別的論文出來。
不過,該走的程式還是要走的。
“徐佑,能說一下,你當時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一個課題嗎?”
徐佑想了想,回答道:
“我做這個課題的時候,還是在大一,正在喬森老師實驗室實習,當時看了很多相關的論文,突然就找到了靈感,覺得有些金屬原子簇,很可能是具備高溫超導的性質的。之後就開展這樣的一個課題了。”
“那在你做這個課題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嗎?”
“第一個困難是在材料的製備上。喬老師幫忙聯絡了薊大的材料學院的老師,得知薊大沒有製備這種材料的經驗,後來這些材料是在其他學校製備出來的。”
幾位老師聽完也愣了一下。
好傢伙,這是在暗諷薊大的工科水平不夠呢。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