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清望著蓋如暮雲的巨樹,悠悠而嘆:“道門大興矣!”神色間不禁露出些許複雜之意。
這幾月時光聆聽諸位道家宗師真言,自身亦不得不承認,其中蘊藏玄妙著實非凡!
“阿彌陀佛。”眾位龍華真人不由齊齊低語佛號。
修行走至如此境界,自不會生出什麼質疑信仰之念,只是感觸佛家廣大妙義,惜自己等人修行不足,未曾窺得。
跟隨著的一些沙彌,乃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心志自是固持堅定。但聞聽諸多玄妙之音,原本通透之念難免生些困惑猶疑。
“若為僧者,俗緣皆是休罷,成能了,能悟性,則諸法皆為成空。若成大智,則需閒閒,澹泊常於不生內為,真機隱隱,靈機默默,於寂滅得自在。得三界成空,百瑞自治,能六根清淨,千鍾成窮。欲知覺,欲誠誠,識心,知心,明心,為先決,靜心,淨心,精心,則如孤明獨照,心存也,萬景自清。無欠無餘是為真容,生前自可得見,幻景美像終有敗壞,求之何用。用意入神而坐,乃為明性之源,佈施行善,誠為修行根本。大象無形,事事順為無為,大音希聲,頭頭明宇放下。使一心而不行,則萬行自全,若為掠奪陰陽,實為謬以,不修心而盡道,乃為假言。零總而究,盡棄塵緣舞弊,誠為四大皆空,得拋欲愛之念,自享佛路無窮。”
妙音陣陣,唱得眾僧不由誦經不止,沙彌只覺心中恍然一震,紛亂雜念不復存在。
“謝過師伯!”一眾沙彌拜而答禮。
“不必客氣。”智念溫和一笑。
道音如此宏達玄妙,這些沙彌最高不過六識圓滿,被影響困頓,實在正常不過。只是心中有些訝然,暗自感嘆:“玄靜師妹倒是收了個好徒弟。”
適才諸位沙彌心中雜亂,妙音雖聞聽道音,卻仍是茫然之像,溟溟而不自知。如此深得“了忘”真意,實乃佛性深植。
……
……
正於峰頂歡慶之時,一聲佛號悠然而出,眾人聞聽,頗有些日及東方,正大光明之浩蕩蒼茫!
道家群修不由偏首望去,只見遠遠密林之地,一位小和尚從佛門聚集之處緩緩行來。
眾人本是圍簇而坐,雖非皆識得此人,但觀其卓爾之態,卻不由紛紛避讓。
小和尚面帶微笑,步伐悠然,流露出幾分閒靜,細長的雙目開合之間隱隱透著慈悲安然。
徑直走至巨樹之前,昂然欣喜拜言:“諸位施主風采怡人,此次道論一統,可喜可賀!”
唐易並不識得此人,但其餘宗師顯然對他並不陌生。
林立可緩緩起身,打了道稽:“智覺大師,久違了。”
智覺朗然而笑:“林兄風采依舊!”
“大師此次前來,有何指正?”
明知智覺此時翩翩而至,必是有所圖,林立可索性直截了當,也不隱晦曲折。
智覺低唸佛號:“林兄知我,近來聞聽諸位妙言道論,欣喜不禁!值此盛會之際,小僧欲同道家真人辯上一辯。”
唐易聞聽一笑,這位小和尚倒是爽快,轉而傳音問道:“道兄,不知這位大師是何跟腳?”
沈奕聞言,不動聲色:“此乃佛家隱脈高僧,其莫測高深至何種地步,亦無人通曉。”
唐易暗暗驚訝,連一眾絕頂宗師亦不能把握的人物,無論如何重視皆不為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