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之夜,月朗星空,碧落主峰徐徐清風繚繞。此上雖有萬眾匯聚,卻安靜至極,針落有聲,唯有道音茫茫,廣佈天地,通徹人心。
道論起始,便以“天人合一”為論點初講,主論者為唐易。最初框架是由其人構建而成,於情於理,此番安排倒是不算突兀,故此也無人提出異議。
唐易每每論敘幾處關結之後,便止語不言。此時或是林立可,或是沈奕等其餘五位宗師相輔佐證,亦為延伸釋義。
道義蒼茫廣博,疑難複雜之多實是難以想象,即便得成九轉絕頂的宗師人物,亦不能窮究天人變化。唐易又非道祖、佛陀那般超脫天地的大神通者,自不能以一人之力將此種廣義之論顧及周全。再者講玄談道又是長久之事,必定極為耗費心神,中途停歇亦是讓其休整,恢復心力。
……
玄音嫋嫋,不絕於耳,層層入念,陣陣入心,主講者條理清晰,脈絡有序,由淺入深而言,自是令人通曉暢達,憬然有悟。輔解者旁徵博引,環環相扣,細細解說之下,又能聯它而通感。
在場群修,有初生氣感之後輩末學,有得成還丹之宗師高人,修道至今,難免會有諸多不明之處,或為淺顯,或為疑難。
聞聽唐易所言所述,皆能從中尋得相符自身之癥結,依其所論所講,亦感愜心貴當,頗有些頓悟茅塞之心悅。復聽其餘宗師之評釋,與前者相互印證,更是豁然開朗,悠然貫通!
無論境界高低,無論修行深淺,此番聽講,皆如聆天音,如飲甘醇,不覺沉醉,不覺明心……
……
……
“天人合一”論述只為初初之講,於大義廣面敘畢,諸多細枝末節仍未盡言。即便僅是如此,卻也耗費了月餘時光,然後續內容甚多,若一一詳解,怕非數年不可終結。再者僅僅三月時光,縱然五位絕頂宗師與唐易學究天人,此番理論也未曾璞至盡善盡美,是故也只得日後集結天下同道細究研論,再為廣播道門。現下不過是闡述說明,以求修士達成共識,統成道論。
“天人合一”言畢,諸人又稍作歇息。
碧落弟子趕忙奉上鮮果清水,只是還丹築基境界的修士皆不需要,這些頂多滿足一番口腹之慾,有此功夫倒不如認真揣摩揣摩唐易之論述詳意,是故這些也只有練氣弟子享用,以免論道之時因飢餓而不得凝神。
……
……
茂茂巨樹之上,六人盤坐歇息,皆有暢快之感。
“道友妙論!”沈奕玉扇輕撫,狀若隨意,卻真心贊之。
這番宏言廣論,唐易能如此貫透徹言,張弛有度,無甚疏漏之處,著實令人佩服!
“道兄過獎。”唐易笑言,他倒真不覺自身有何值得誇功,不過是盡力盡心而已。
“非是過獎,唐兄太過自謙了。”林立可一旁笑而接語。
越是交往,林立可便對唐易愈加重視,即便拋開其與程孝先之戰不談,單單底蘊道論,絕不亞於在場任何修士,甚至某些方面更是卓乎不群!
其餘幾位雖未發聲,亦不由心服首肯。
“若無諸位相助,在下也不得如此盡興暢言。”唐易拱手施禮,很是感謝。此次言論,又將所學梳理一番,這種絕佳時機,確實千載難逢。
“若非道友提言,吾等也無此機緣,若能統成道論,道友乃居功至偉!”玉凌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