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腆著臉笑道:“元直,我知道三軍的糧秣、兵械都裝在君之肚腹中,我部在伊闕關前阻胡軫、徐榮大軍,損耗嚴重,若是不加補充,恐怕軍士會有怨言,你看......”
徐庶瞥了眼喋喋不休的甘寧,又看了眼默然而立的樂進,搖頭道:“戰事方畢,主公未有抽出時間來商議此事,爾等需知道,封功行賞之時,人事上或有變動也未必不可能,再者,前番擊董乃是為國,故而三軍用命,今董卓既然已經西遁,一些士卒或許不願再跟隨主公返回廬江。”
徐庶也是被纏得煩亂了,耐著性子跟甘寧、樂進解釋一番,便要送兩人出帳。
甘寧佯怒道:“校尉說的哪裡話!寧麾下蜀郡兒郎,哪個若說出半句不去廬江的話,寧提頭來見!”
“蜀郡兒郎與將軍齊心齊力,自不必說。其他來自各地計程車卒呢?將軍敢保證他們就一定會去廬江?”徐庶沒好氣道。
他沒有道明的是,討董一役中,因為許褚這邊還要分擔曹操的糧草壓力,是以糧草消耗得特別快,尤其是當曹操自沛國、揚州又募來萬餘人後,五萬人人吃馬嚼,每日的糧草消耗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如此一來,返郡之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裁軍的事。
這件事,歷史上曹操就是這麼做的。曹操每打下一個地方,頭一件事情不是擴張兵力,而是裁員歸田,正因為曹操這樣做了,歷史上當袁術的軍隊在淮南吃河蚌,袁紹的軍隊在河北吃桑椹,甚至人吃人的時候,他的部隊至少都還能吃得上飯。
許褚目下的情況,雖和那時候的曹操有些不同,但結合廬江郡的實際情況,假如把這兩萬人都帶回去,郡府的壓力就太大了。
徐庶雖然話只說了一半,但甘寧、樂進聞言後也是輕輕點頭。身為武將的他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與身為大管家的徐庶又有不同。
有句話叫:兵貴精而不貴多。
思鄉戀土,乃人之常情,許褚麾下兩萬人來自五湖四海,有不願去廬江繼續勞於行伍的情況發生不奇怪。這部分人索性就不要了,把剩下來願意繼續當兵的留下來嚴加訓練,打造出一支百勝之師,或是更好的選擇。
甘寧不是胡攪蠻纏的人,當即便朝徐庶拱手離去。
樂進亦如是。
徐庶舒了一口氣,剛坐下來,郭嘉與戲忠聯袂而來,於是只好再站起身,擠出一絲笑意,道:“奉孝、志才,你們怎麼來了?”
他們三人談了些什麼軍中無人知曉,只知道這天傍晚,看守轅門的軍士看見參軍校尉郭嘉與別部司馬宮肅騎馬而出,不知去往何方。
......
......
翌日,許褚睜開眼,只見自己倒在了床榻之上,身上還蓋了一層薄毯。環視帳內,見典韋昂然立在床榻之側,許褚不由在心底嘆了聲:這個憨直的兒郎,定是徹夜未眠!
起床後,許褚吩咐典韋去傳令,將軍中文武都叫至中軍帳中議事,隨後胡亂用了點餐飯,便踱步來到中軍大帳之內。
令他驚訝的是,帳中早就坐了好些人,舉目看去,有戲忠、辛毗、甘寧、樂進,且在上首位次中,赫然坐著蔡邕和荀彧兩人!
“蔡公、文若,你們怎麼......”
“老朽與荀君不請自來,怎麼,君侯不歡迎?”
“折煞我也,未能遠迎,還請二位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