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追問道:“縣吏莫非有殘害民生之舉?”
裡監門也是一肚子苦水藏了太久,先是被劉備天南地北的說暈乎了,目下按捺不住,腹中怒火中燒,冷笑道:“莊稼長得再好有何用?還不是要被前來打糧的官吏收走?年年多收口算,多徵徭役,多收訾算,再好的人家也捱不住!”
費了半天勁,可算等到了這番話,荀彧豎起耳朵,聽劉備道:“我聽說府君在潁川的時候,就禁止潁川官吏多收口算,難不成府君到了廬江,這裡的官吏還敢多收?”
“府君這不是去打董卓了麼!”裡監門嘆道:“不瞞行客,口算其實尚可,從正旦到現在也就收了十幾次,讓人氣惱的是徭役跟訾算!”
“徭役跟訾算怎麼了?”
“每年訾算的時候,豪強大族家裡往衙門報多少就是多少,窮人家裡頭卻連多雙鞋都要加算,弄得整鄉百姓不敢購置衣物,屋子外頭種棵樹都要掂量掂量。”
荀彧和劉備相視愕然。
訾算,大抵便是後世的財產稅。荀彧對律法很是瞭解,知道漢制家訾一萬,就得收一百二十錢的稅。依法,訾算的流程是先讓百姓自己往官府申報財產,登記家訾,隨後官吏會來複核,一旦出現隱瞞的情況,是要重罰的。
裡監門說的豪強大族家裡往衙門報多少就是多少,顯然是在說‘豪強大族跟官吏勾結,隱瞞家產’,而百姓們家裡卻連多一雙鞋都要被罰。
荀彧一出仕就是潁川郡主簿,一個郡的主簿,是不可能親自下鄉督稅的,是以聽了裡監門所說,頗有些震驚,反倒是劉備一副‘早有預料’的樣子。
荀彧忍不住出聲道:“既然官吏枉法,你們為何不上報?”
“上報個屁!”裡監門啐了口吐沫,正待繼續發牢騷,忽然醒悟道:“你們該不是......”進而閉口不言。
荀彧反覆追問,裡監門就是不願再說,催促他們快走。無奈,他便讓劉備把馬牽過來,從馬上取下一個包裹,從中拿出督郵掾的印綬來。
“啊?”
裡監門驚愕非常。
荀彧道:“老丈,貴縣不法豪強、縣鄉官吏,你知道多少,還請告知我等。我等奉府君之命行縣,為的不是其他,就是要還諸縣一個朗朗乾坤!”
說完,朝裡監門深深一拜。
劉備見狀,也朝裡監門深拜。
裡監門忒自張大嘴,半晌,只見他嘆了口氣,朝塾中走去。荀彧、劉備立即跟了進去,足足與之談了半日,才從塾中出來。
出來後,荀彧長嘆一聲,“官吏不法,豪強逞兇,百姓何其苦也!”當即寫就一封信,交給劉備,“劉君,出行前我吩咐你從部曲裡挑幾個精幹的人手在各地郵置待命,你可辦妥了?”
見劉備頷首,荀彧就把信交給他,“那好,便請你馬上把這封信交給你的親信,送回郡府,我就在大王裡等你,然後一同前去臨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