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的話引起了帳中很多文武的共鳴,天子已經去到長安多時了,百姓也都被強遷到了長安,如今這洛陽沒有了聲色犬馬,沒有了亭臺樓閣,只有滿目瘡痍,遍地廢墟,哪是人待的地方?全軍上下,多思西去長安者,軍心士氣皆不可用,董相國就行行好,就此班師去長安了吧。
董卓何嘗不想早點到長安,只是關東諸侯逼得緊,讓他不得已親自坐鎮督軍,以免除後顧之憂。是以聽了李儒的話,他雖亦萌生退意,仍是把目光看向賈詡,想聽聽賈詡的意見。
賈詡的眼神就沒離開過董卓,此時看出董卓心思,他起身道:“大谷一丟,許、曹數萬人馬還在其次,關鍵是冀州、荊州、豫州、兗州等地的諸侯們,會不會見獵心喜,再次舉兵來犯。今洛陽已成廢墟,無堅可守,無民可徵,以孤城相拒關東聯軍,萬難成也。在下的意見,此時能不戰,最好就不要再戰。”
董卓愁上眉頭,“許褚、曹操咄咄逼人,豈會善罷甘休?”
“諸侯起兵,名義上是為匡扶大漢,可諸侯各懷心思,都是為了自身的名利罷了。縱如許、曹、孫三人,雖敢戰當先,卻也是各自有自己的打算在。”
“噢?”
“孫堅江東寒門,祖上至多為縣吏;曹操出身雖貴,卻被詬病閹豎之後;許褚更不用說,出身草莽。此三人急需立足於世的名望,故而奮勇當先。”
董卓笑道:“文和所言,頗為新奇。既然如此,文和有何妙計?”
賈詡說道:“我軍士氣低落,暫不能敵許、曹、孫等鋒銳之師,相國何不施以手段,懷柔籠絡之?”
“怎麼個籠絡法?”
“許褚與荀氏交好,此前請求相國返送荀公靈柩回鄉,當時相國拒絕了,這時候不妨答應他。”
董卓猜度道:“此甚容易也,可單憑此事,那許家子就會罷兵言和嗎?”
賈詡繼續道:“此乃其一。我聞許褚之妻出自鄢陵張氏,張氏沒落多年,早非名族,相國可以女許之,並委任其為司隸校尉,如此,或可讓許褚罷兵言和。”
“.......,就依文和,那曹操與孫堅怎麼辦?”
“曹操為袁紹朋黨,必不會退,然許褚若退,單他一人又能如何?至於孫堅,相國曾與此人共事,當知他最想要的是什麼。”
董卓點點頭,“孫堅常於人說及自家乃孫武之後,我便許其右將軍一職,卿以為如何?”
“相國英明。”
董卓當即令人書寫聖旨,點了李傕、郭汜二人,一人去伊闕關見孫堅,一人去大谷關見許褚。
李傕、郭汜領了聖旨,各點兵兩千出了洛陽。
兩日後,郭汜到了大谷關,列陣於關外,自己策馬上前扣關。
沒多久,許褚聞報,與郭嘉等人聯袂來到關上。
許褚一到,郭汜便從馬上下來,仰頭喊道:“郭汜奉相國令,前來拜謁昭武侯!”
郭嘉打眼看了看郭汜的兵馬,又看了看郭汜身上的裝扮,笑對許褚道:“主公,這定是董卓怕了,叫郭汜來向主公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