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虎痴> 第二百三十三章 萌生退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三章 萌生退意

孫堅此刻的心情可謂複雜至極,他堂堂‘江東猛虎’,攜兩萬虎賁,卻因袁術掣肘,被曹操、許褚率先搶得大功。

“袁公路短視,不可與之共謀大事也!”憤憤說了句,孫堅抬頭看向天空,豔陽高熾,萬里無雲。他想到了自己起家的時候,帶著族人、義從趕赴戰場,冒著矢石衝殺陣前。討黃巾,徵西涼,克復長沙,最終被任命為長沙太守。於太守任上,他將郡權下放於郡中吏員,自己一門心思壯大軍力,以待不時。按理說,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可實際上正因為如此,他起兵討董的時候空有精銳強軍,卻不能自給自足,在糧草、物資上太過依賴於袁術,才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瞧見孫堅臉上的鬱悶神色,朱治打馬靠近,說道:“今大谷關已破,轘轅關也成了許、曹二將軍的囊中之物,留給我等揚名立萬的機會便只有伊闕關了。而許、曹諸部已至伊闕關前,戰況激烈焦灼,將軍如至,必可一戰而定。”

孫堅聞言,將心思收回,點頭道:“君理所言極是,雖讓許、曹二將軍佔了先機,我等亦不是全然沒有機會先入洛陽......程普、韓當二將聽令!”

“末將在!”

“著你二人速清點軍中精銳,與我一同日夜兼程趕往伊闕關!”

“喏!”

.......

進駐大谷關後,許褚跟曹操接下來要做的頭一件事,自是將轘轅關給拿下。大谷一破,轘轅關腹背受敵,可以說是無險可守,加之守轘轅關的董軍人數不多,士氣低迷,要拿下十分容易。

兩人一面傳令給留守郡中的徐庶、夏侯惇,約定時間攻擊轘轅關,一面派兵五千東取五十里外的緱氏縣,不到兩天功夫,不僅緱氏縣收入囊中,轘轅關的董軍不戰自潰,降的降,逃的逃,徐庶與夏侯惇不費吹灰之力就取了此關。

與此同時,伊闕關方面也傳來軍報,孫堅抵達關前,開始對伊闕關發起猛攻。

許褚得信後,與眾人商議。大家都覺得伊闕關這時候雖然好打,但好歹還有胡軫、徐榮的兵馬在,他們士氣再低迷,沒有個幾萬人攻上三五天也破不了,不如就讓給孫堅去攻。

曹操也同意這個觀點,如與孫堅一起攻擊伊闕關,對己方來說一是戰線拉的太長,二是會拖延進攻洛陽的時機,還不如就交給孫堅,做個順水人情。

洛陽。

就在許褚進入大谷關不久,遁逃的呂布帶著兵馬來到董卓營中。

一聽說呂布來了,董卓大驚失色,急忙召其奏對,劈頭蓋臉便是一句:“你身肩重責,怎可擅離職守?”此時的董卓,仍舊沒有想到大谷關已經丟了。

呂布狀似慚愧,拜倒在地,說道:“稟相國,大谷關已被許褚、曹操攻陷。”

“啊?!”

“布自知罪不可赦,請相國責罰!”

“......,你先起來回話。我且問你,胡軫、徐榮皆我軍勇將,你亦乃當世虎臣,怎麼就這麼快失了大谷關?”

呂布嘆道:“曹操、許褚兩人攜五萬強兵攻關,我親自上關督戰,死守數日,終不能守。”

董卓疑道:“我知你兵馬不多,胡軫、徐榮難道沒有派兵馳援麼?”

“胡軫大意,被疑兵所困,排程失措,是以大谷關至始至終無有救兵來援。”

董卓恩養呂布,對外說是與呂布‘情同父子’,可那只是籠絡幷州軍的手段,真要攤開來講,不論從感情上還是理智上,他都更相信胡軫與徐榮,所以聞聽了呂布的說辭,他面上神色不變,心中實已起了狐疑。

不過在事情沒有搞清楚之前,董卓也不會貿然發作的。他溫言對呂布道:“奉先,你今雖遇挫,然曹操、許褚亦非等閒之輩,不用太過在意......,這樣,我看你奔行一日,疲憊不堪,還是先去休息吧。等我細想對策後,再召你過來說話。”

董卓一副和藹可親的長輩模樣,落在呂布這樣不怎麼工於城府的人眼裡,心下頓時大安。

呂布便應諾起身,朝軍帳中列坐的諸多文士、將領一一拱手,然後朝董卓拜道:“布先告退。”若無其事的走出帳外。

望著呂布大咧咧的背影,一人起身出列,朝董卓說道:“明公,你如此厚待呂布,將其視若己出,今其失了大谷,竟而狀若無事,實在可惱。此子終是久在羌胡,不識恩義!”

董卓看去,卻是董越。

董越與董卓乃同族,在天下人看來,他們與呂布一般無二,都是久與羌胡來往,那些士大夫早就把他們看作‘羌胡之屬’,覺得他們這些涼州人都是不識恩義的人,可在董越的眼中,呂布卻成了不識恩義。

這其中有呂布殺丁原的行徑讓人不齒的緣故,也有涼州人排擠他州武官的因素在。

董卓斜了眼董越,示意他坐下,不要提這事。董越方落座,又一人說道:“呂布號‘飛將’,幷州虎狼也,無論其稟性如何,相國都需要依靠他來控制幷州將士。故而我以為,縱然其有過錯,相國此時當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說話的正是賈詡。

董卓向來覺得賈詡有經天緯地之才,對他的話都是很聽得進去的,於是便道:“文和此言有理。”又道:“關東諸侯不足慮,唯曹操、許褚、孫堅三人小戇,今大谷關已失,曹、許二人攻洛在即,不可輕怠。呂布乃我軍虎將,當此用人之際,不宜再生枝節,汝等日後不可再妄提此事。”

帳中眾人起身應諾。

撇過呂布的事不再提,董卓問計與眾,如今大谷關丟了,伊闕關定也岌岌可危,該怎麼辦呢?

李儒起身說道:“大谷一失,似乎可令胡軫、徐榮二將速率兵回洛。”

洛陽南面的大谷、伊闕、轘轅三個雄關,不論丟了哪一個,敵軍都可以至此北上擊洛,其他關隘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而在這個時候,顯然伊闕關守與不守意義都不是很大。董卓立即同意了李儒的諫言,命人去伊闕關傳令,召胡軫、徐榮回洛陽。

李儒又道:“曹操、許褚頗為敢戰,如今連戰連勝,士氣正高,洛陽四周,又有袁紹、白波軍等輩虎視,明公,此地不宜久留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