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虎痴> 第一百五十九章 董卓屢施應對,孔伷暗藏憂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九章 董卓屢施應對,孔伷暗藏憂心

速去陽翟,自是跟孔伷爭一個‘主次’之分了,無需多提。

曹操問許褚‘意下如何’卻是指曹仁、曹洪先行開路一事。剛有了酸棗聯軍的前車之鑑,許褚當然不介意曹仁、曹洪先行示威,當下就說:“曹子孝、子廉俱都驍勇,有他們先到陽翟城外,孔伷見之定然慌亂,我覺得很好。”

曹操笑道:“賢弟胸懷廣闊,愚兄佩服。”便讓曹仁、曹洪率所部步騎千餘人馬上動身。

許褚與曹操又談了會兒,夜色將濃,便帶著麾下文武去到自己的軍帳之中,又派斥候去傳令甘寧、樂進等人不用來鄢陵,直接改道向西往陽翟方向走。

次日拔營,許褚、曹操策馬並行,途中得到洛陽過來的重磅訊息——自正月群雄起兵後,董卓做了四件事來應對眼下局面。

第一件事是正月中旬,董卓宣佈大赦天下。‘大赦’在兩漢往往是新帝登基或填寫出現大規模災情的時候朝廷會做的事,去年劉協登基,已經大赦過一次,時隔不到半年又大赦,顯然是出於宣示恩德,盡力避免那些亡命避罪之徒加入到討董的陣營中,意在和袁紹爭奪天下人心。

大赦後不久,發生了第二件事:董卓派心腹鴆殺了廢帝劉辯。此一手頗為狠辣,在後人看來簡直是董卓罪惡滔天的強力證據,實際上來講,董卓也有無奈的地方。

有句話講: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參與討董的群雄非常之多,但這些人‘各懷鬼胎’,在政治目標上隱然是不一致的,袁紹、袁術兩個名望最強的,這時候或已生了異心,與董卓一樣不再將漢室天子放在眼中,而是當成工具一般;然如許褚,則是圖名就利,想撈點好處;又如孫堅,興許只是單純的想提升下自己家族的名望、功績,忠烈討賊;再比如這時候的曹操以及任何時候的鮑信,胸懷忠烈討賊之義,目標可能就是為了扶立沒有失德而被廢的劉辯重登大統。漢家故事‘立嫡立長’,劉辯身為靈帝嫡長子無緣無故被廢,這是儒家禮教所不能接受的,故而除曹操、鮑信之外,應還有一批人也存了扶立劉辯的心思。董卓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不得不再往身上潑汙水,殺掉了劉辯。劉辯一死,一些諸侯的政治目標頓失,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彷徨無措、猶豫不前是肯定的。

因而董卓固然罪大惡極,可這一手還是能起到打擊本就不怎麼團結的關東聯軍計程車氣的作用。

劉辯死後,董卓便開始做第三件事——徐議遷都長安。與行廢立事一樣,遷都同樣是動搖國本的事情,可董卓仍舊有不得不做的理由。他是涼州人,征討西涼叛軍的時候在三輔之地也待過,比起在洛陽的毫無根基,位於京兆尹的長安對他來說明顯更有利。而且長安本就是前漢故都,山河險阻不比洛陽稍弱,到時候只要關門一閉,照樣讓關東聯軍望關興嘆。又且萬一兵敗,亦可退到涼州。

遷都一事,滿朝公卿都不會答應,董卓也沒打算立刻就遷,只是先下點眼藥,徐徐圖之。

再之後便是第四件事,徵京兆尹蓋勳為議郎,徵左將軍皇甫嵩為城門校尉。

將傳來的訊息消化過後,許褚對曹操道:“孟德兄,董賊原形畢露,鴆殺弘農王,又議遷都,徵蓋君與皇甫公入朝,狼子野心,人神共憤!”

曹操嘆道:“河內郡離洛陽比潁川近,不知袁車騎聽說之後作何感想。”

許褚咧嘴一笑,“袁車騎心中定然悔不當初,只是不會說出來。”

曹操大笑,“敢這般說袁本初的,愚兄還以為天下就自己一個!”復又嘆道:“昔年愚兄曾隨左將軍征討過兗、豫黃巾,此公文韜武略天下無出其右,不愧當世名將,只可惜......”

曹操沒有往下說,許褚卻也猜得到。皇甫嵩是要做純忠之臣的人,即便董卓鴆殺了劉辯,即便明智是陷阱,他也定會從詔入京。他一入京,沒有了右扶風三萬精兵的掣肘,董卓的遷都就水到渠成了。

平定黃巾,皇甫嵩是首功之臣,鎮壓涼州叛亂,他同樣戰功赫赫;然董卓入京掌政,為禍洛陽使天家威嚴不再,山河崩離之處,亦是有皇甫嵩的‘功勞’。

國與家,是與非,誰又能說得明白。

......

......

陽翟舊太守府。

大冷天裡,孔伷手中忒自握著一把羽扇,隨意地搖著。故作雲淡清風,本就是坐談客的強項。不過堂中諸人都明白,孔伷此時的心情非常糟糕。

日前輪氏、陽城兩縣遭遇兵敗,折損了兵馬還在其次,更嚴重的是,孔伷的威望受到了強烈的質疑。這關口,卻又聽說曹操、許褚已經合兵,正在往陽翟方向趕來。

孔伷手足無措。他是大名士,是豫州刺史,收了汝南、梁國、魯國三地的兵馬,麾下精銳四萬餘,差不多就是個州牧了。若說他什麼本事也沒有顯然是不現實的,三地的郡守、國相俱是他親自過去、或手書一封遊說才出兵助他討董,這份辯才,孔伷尤為自傲。

也就辯才尚足一言。

孔伷最苦惱的地方在於他知道自己不會打仗,可是他的麾下也沒有一個會打仗的雄將,是故遭遇董卓的兵馬後,他派出去的將領被那徐榮狠狠地教育了一番。

他不會打仗,許褚、曹操會打。這般下去,能不能成為這支聯軍之主或還有變數。

孔伷如是想著,瞥見有人來報。

“將軍,城外有一支兵馬來到!”——孔伷也被表了‘行徵虜將軍’的稱號。

孔伷直起腰板,問道:“打的何人旗號?”

“曹字大旗。”

“有多少?”

“步騎千餘。”

孔伷聞言,捏須不語。下首一人起身,年紀約在四旬,容貌清癯,乃是魯國名士孔德,與孔融同為孔子之後,現被闢為州中從事,行校尉事。孔伷跟魯國孔氏沒什麼關係,但也因同姓的緣故,對孔德格外信任、重用。

孔德暗自掂量一番,隨之說道:“曹將軍部下遠道而來,明公本該盡地主之誼,只是思及韓冀州處境,下吏不得不提醒明公慎重處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