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伸出兩個手指,卻是說讓我出糧可以,但我有兩個要求,需要周昕點頭。第一個要求是想周昕答應他可以在丹陽募兵一千人,第二個是向周昕討一個人——姚昇。
周昕怫然不悅,正要反駁,有一州府小吏送來一封奏報。
能在陳溫議事的時候送進來的奏報定然不是小事,周昕暫忍怒意坐回席間,只見陳溫接過奏報匆匆看過,忽然高聲道:“許卿做的好大事!”
許褚狐疑間,猜度起奏報的內容,坐在他身旁的郭嘉輕聲道:“或是曹校尉那邊已經將‘首倡義兵’的事傳諸與眾了。”
許褚恍然大悟,從徐庶出發去陳留那天算起,算算時間差不多這個時候也該有迴音了,沒準徐元直如今已在舒縣等許褚。
陳溫將奏報傳閱下去,眾人一見,其中內容竟是曹操釋出一則檄文——正式在陳留起兵,並與廬江太守許褚結盟;又公開聲討國賊董卓,號召天下有識之士響應。
這份奏報來的太是時候,周昕看過後,胸中的怒氣頓時煙消雲散。其餘如陳溫、陸駿、朱皓等,也俱對許褚高看一眼。
高看許褚,不僅是因為許褚敢為天下先公開起兵聲討董卓,也為許褚能跟曹操結為盟好的緣故。高看一眼的同時,眾人心中又生起了自愧不如之感,心中均道:許褚的雄烈,果然是名不虛傳。
自打董卓入京後,許多人因此名聲更上一層樓。其中包括反對董卓廢立天子的袁紹、袁術兩兄弟,早早離京歸鄉的鮑信、許褚二人,以及掛印辭去典君校尉一職到陳留募兵的曹操。
而有了這份‘首倡義兵’的檄文,曹操、許褚結為盟友的同時,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因了此事,周昕答應了許褚的要求。也因為這則奏報,此間議事的最終結果是:許褚出糧三萬石,周昕出精兵一千,糧草萬石,州府這邊由別駕從事朱皓親自帶領九江郡兵兩千,並一些軍糧,親自趕往會稽郡增援。
談至夜深,眾人方散。
陳溫、周昕兩人心底深處對於揚州的野心固然不會消失,但想必在山越叛亂平定之前,兩人應該都不會再出貓膩。
此次歷陽之行,許褚要確認的就是這一點。如果沒有親自跟陳溫、周昕有過對談,日後出征之時他總覺得心裡沒底,怕被人在背後暗算。但從兩人對‘首倡義兵’一事的反應來看,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兩人在得知曹操與許褚結為盟好後,肯定更加不敢輕易對廬江動手了。
付出了三萬石糧食的代價,得到了在丹陽徵募一千士卒的許可,這筆買賣看上去有些虧,但加上一個姚昇就另當別論了。與姚昇的接觸中,很明顯能感覺到他的志向在於匡正天下,只要周昕願意放手,許褚有這個自信說服姚昇隨軍東進,一展其才。
次日正午,陳溫設宴款待後,許褚乘船返回舒縣。知道九江、丹陽兩個鄰郡沒有了後顧之憂後,許褚心情暢快無比,郭嘉似乎是刻意跟許褚過不去,回程途中只有了一句話就讓許褚的心情轉晴為陰。
郭嘉說:陳溫的身體似乎堅持不了幾年。
陳溫如果真的不幸在這幾年病逝,那揚州真的就要變天了。陳溫雖然寬厚,但好歹也是朝廷任命的刺史,倘若沒有了陳溫的限制,在朝廷新任的刺史還沒抵達揚州之前,周昕跟吳郡那批士人興許又要搞事情。
但這些應是幾年後的事了,許褚也不多想,舟船抵達襄安縣後,立即就動身返回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