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時董卓的心情,想必是驚訝加惱怒的。
許褚思緒紛雜,怔怔盯著腳尖不說話,袁紹故笑道:“卿不問是被封做何侯,表至何郡麼?”
許褚方將思緒拉回,貌似慚愧道:“讓司隸見笑了,還請司隸告知在下。”
袁紹道:“昭武侯,廬江太守。”
許褚極其不雅地摸了把臉,舔著嘴唇說道:“司隸大恩,褚沒齒難忘!”
饒是袁紹故作城府,看到許褚非常不自然的動作,也還是失聲笑了幾下,心想:許褚勇則勇矣,剛則剛矣,終不過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到東漢後,許褚從來都是不敢忘記自己是‘外來人’這個身份的,故而言行舉止,儘量地規矩,儘量地不讓人覺得失禮,尤其是當著袁紹這樣名動天下的‘大佬’的面,他豈會讓自己失態?
實在是昭武、廬江兩個地名讓他有些失望了。
東漢的侯爵,許褚已然透過認識的一些士子熟悉過,一共有縣、鄉、亭三個級別。三個級別對應縣、鄉、亭為食邑。這三個級別又可再往下分幾等,如以縣侯為例,第一等的縣侯食數縣,次一等食一個大縣,再次一等食一小縣,還有一種,或封大縣、小縣,卻因為功勞不夠等緣由,不能盡食縣中所有的民戶,而是劃出一部分民戶作食邑。
這是級別上的分類,除了級別上,性質上還有一個說法——封地候與名號候。所謂封地候,便是囊括上述三六九等裡頭的侯爵,有食邑,有實惠;而名號候就單單講究侯爵名稱的寓意,比如之前有提到過的班固,被朝廷封為定遠候,只是得了美名,並沒有實惠。
許褚研究大漢的地圖是下了苦功夫的,結合前世的知識,大部分的縣名他一聽就知道大概的位置。昭武?什麼地方?沒聽說過啊。
許褚認為自己是得了個名號候,只是被朝廷表彰了一下,沒有拿到什麼實惠的東西。可誰曾想到,經過袁紹細說,許褚並不是名號候,而是封地候。而且還是縣候,原來昭武卻是個縣。
許褚沒有當場問袁紹昭武縣在哪,一來掉價,二來不必問,肯定是在離中原很遠的地方,否則他應該聽說過這個縣名。
後來才知,昭武縣位於涼州張掖郡,地處西垂,往西過了酒泉郡就是西域,周圍都是沙漠,人煙稀少,產出不用說,幾乎沒有。
“虧他們能想出這個縣封給我!”許褚無奈之時,也只能調侃下自己了。這個昭武侯,雖然是縣侯,是封地候,但把食邑定在那裡,跟沒有食邑毫無區別。從中阻撓的,想來是董卓了,董胖子還真是記仇啊,邙山腳許褚捏了下他的手腕,他還了許褚一個昭武縣侯......
但聽袁紹又道:“卿不知道,若非我等據理力爭,便連昭武侯都沒有,而是個鄉侯。”原來朝堂之上,提議封侯許褚的話一經說出,董卓就想隨便弄個偏遠的小鄉糊弄過去,袁隗、袁紹等黨羽自是不願被董卓壓過一頭,一番爭取,最終是選了昭武縣,一個沒有實惠,卻還算得上寓意不錯的封地侯。
許褚在潁川有過征討黃巾的戰功,又誅了張直這個士族眼裡的大禍害,還在圉縣幫了趙謙、高幹的大忙,最後到了洛陽,逼死趙忠、迎回天子,加起來也足夠封個侯了,雖然最終的結果許褚有些不滿意,到底是比沒有要好。以後人家遇到他,至少會稱一聲‘許侯’或者‘昭武侯’。
再說廬江太守這個任命,倒是沒有出乎許褚的意料,戲忠已然提過,揚州的九江、廬江二郡,很有可能就是許褚下個落腳點。
戲忠又一次展現了他的政治眼光。
廬江這個地方,比起潁川來,肯定要差上不少,然對於許褚來講,說不定是個較為合適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