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是越認真,出來的效果就越好。”林蘇洋說,“我準備找個老師幫你分析一下你表演上的問題,《假死都不行》上映以後,你被很多電影圈的人看中了,這一行太缺你這種型的男演員了,很多人來遞劇本,雖然都是大同小異的角色。”
李治百說:“我也不可能一直演這種愛情喜劇。”
“嗯,所以我也是這麼跟那些電影公司的人溝通的,找你演愛情喜劇,除非劇本好上天了,不然都要再送一個其他題材的劇本過來。”林蘇洋說,“還好,現在你夠紅,《假死都不行》的票房也夠好,讓我們有充分的挑選權。”
有的演員,是會揚長避短的,不是自己十拿九穩的角色,一定不會接,所以,每一次出來,都讓人覺得,這個演員太會演戲了,真穩。
有的演員,會喜歡去突破自己,常常換不同的型別來演,有的時候,就演成了一場災難,可是有的時候演好了,也會是一個巨大的驚喜,在別人眼裡,這就是一個發揮不穩定的演員。
但實際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演員都不是這兩類演員。因為真正擁有選擇權的演員,是極少數。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在一些都不太滿意的選擇裡,去找到一個自己相對不那麼抗拒的。
李治百是一個有選擇的演員,陸嚴河也是。
“陸嚴河成名以後,演配角演了多少了?”
“《三山》《迷霧》《熱帶雨季》《仙劍奇俠傳》……其實他好像還真沒有幾部自己扛一番的戲啊,這麼說起來。”
九月,燈塔影片開了一個新節目,叫做《影視圓桌會》,幾個影視圈的老炮兒坐在一起,聊影視圈,聊明星藝人,聊七七八八的東西。
這種節目成本都很低,也註定不能做成那種國民度極高的大綜藝。但是,有的時候,討論的話題一熱了,流量還是很喜人的。
他們第一次聊的就是陸嚴河這個最當紅的男演員。
“確實,他正兒八經扛了一番的戲,就一個《暮春》,一個《六人行》,沒了。”有人說。
“但是他真的很神奇啊,每一部戲出來,那個戲的成績,大家都會認為他起到了主要作用。”
“實際上本身也是,你看看,除了《沉默之河》,當時國內是把曾橋當成最主要的宣傳明星,其他的戲,不管是《榮耀之路》也好,還是《十七層》也好,陸嚴河扛戲的分量都不比商永周和陳碧舸差。咱們也說實話,商永周和陳碧舸那個時候確實地位還在,但是熱度已經不如陸嚴河了。”
“電影本身也不看演員流量不流量的,你這麼說容易被罵哦,就算是陸嚴河自己也不敢說他就能壓商永周和陳碧舸一番了。”
“我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市場情況就是這麼樣嘛,你問現在的市場,這三個人之間對誰更買賬,答案肯定是陸嚴河嘛。”
“你也不能這麼看,那你說大導演們更願意和誰合作呢?你們沒注意到,陸嚴河的大導緣其實挺差的嗎?這麼多戲了,他在電視劇圈還跟羅宇鍾和陳玲玲合作了,在電影圈裡,也就合作了王重,當時還是一個小配角,劉畢戈是跟他合作了才獲獎的,成了名導。”
“這麼一說,也是哦,陸嚴河的資源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做的專案。”
“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一個大導演找他主演過電影。”
“為什麼會這樣?”
“他們說得也沒有錯啊,為什麼都沒有什麼大導演找你演戲?”
劇組,李治百好奇地問。
陸嚴河:“我哪知道,我也不能逮著人問,你為什麼不找我拍戲啊。”
顏良笑,說:“這有什麼奇怪的,你們去看看我們幾位電影大導最近幾年的片子,哪有適合嚴河的角色,太小的角色他們也不好意思找過來吧。”
說起來也是,電影市場以二十多歲的男生為主角的片子,還是太少了。
基本上都是青春愛情電影,或者是一些文藝片。
大導演的電影更是如此了。
主演們基本上都是商永周、陳碧舸這個年齡段的演員們。
陸嚴河說:“那你們沒有什麼大導給你們遞本子嗎?”
李治百搖頭,“無,一個都沒有,人家怎麼看得上我們這些流量咖,你都接不到,更別說我們了。”
顏良說:“無論是以前的星娛,還是現在的啄木人,我們都只是它最賺錢的藝人,但不是捆綁最深的藝人,他們一般能夠置換到的資源,尤其是這種資源,大機率都不會給我們的。”
陸嚴河問:“現在公司最捧的演員是誰?”
“論給資源的話,成海算一個,《演員的誕生》之後,他的熱度一上來,公司就給他從外面置換了兩部劇、一部電影,全都是三番內的主演,除了他,其實陳景和江白的資源也挺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