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離開研究所的第二天,就是他去特調局報到的日子。
雖然只是掛個職,柯林自己也沒太在意,但對於特調局來說卻是意義重大。這是特調局這個神秘的組織幾千年來第一次邀請到一個天組織的人來加入他們。
所以一大早,李綱就等在辦公室裡了,而沈月這個聯絡人自然也得乖乖地作陪。
在等待的過程中,李綱一邊看著一份《液態金屬專案成果報告》的影印件,一邊和沈月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
“您在找什麼?”沈月好奇地問道,她發現李綱並沒有仔細地看報告裡的內容,而是不停地在翻找著什麼東西。
“找柯林,這份報告裡似乎把柯林的貢獻刻意隱藏起來了。”李綱回答道。
沈月想了想,狐疑地說道:“柯林是學計算機的,又不是學材料科學的,在研發過程中他應該也幫不上忙吧?”
李綱聽了沈月的話後微笑著搖搖頭,說道:“我和你的觀點恰恰相反,我認為柯林一定在研發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沈月一愣,迷茫地看著李綱,等待解釋。
“你想想看,這個專案前前後後研發了十幾年,中間還擱置了這麼久,為什麼柯林一重啟這個專案就能取得重大突破?”李綱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這也許是個巧合。”沈月只能這麼猜測。
“巧合?”李綱再次搖頭,“你反過來想,柯林為什麼要重啟這個專案?他會沒事花一千萬去重啟一個不知道能不能研發成功的專案麼?”
這次輪到沈月搖頭,如果說柯林在資助這個專案之前完全沒有把握,她是不信的。
李綱繼續說道:“我們現在都知道柯林比唐可盈更早研發成功液態金屬,並且用最快的速度製造出了那套戰甲。也就是說他早就設計好了那套戰甲,就等著液態金屬這個關鍵性材料了。”
沈月無法反駁,她現在也覺得柯林肯定是有備而來。
這時,李綱把那份報告翻到了最後的幾頁,上面是資金使用情況的報表。
“如果說前面都是我的猜測的話,那這份資金使用情況表應該算是確鑿的證據了。一千萬最後花剩不到五十萬,而且能看得出基本上沒有巧立名目的現象,我敢肯定這筆錢的數額是柯林精心計算的結果。”李綱解釋道。
沈月露出了非常驚訝的表情,“也就是說柯林事先已經計算出這點錢正好夠研製出液態金屬?”
從說話的語氣能聽得出,沈月覺得這也太不可思議了,那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李綱當然聽出了沈月的想法,他很自信地笑了笑問道:“聽上去似乎很不現實,對不對?”
沈月只能點頭,確實如此。
“這就是柯林高明的地方,如果這件事裡再加上一個前提,要是柯林早就知道液態金屬專案的問題出在哪裡呢?”李綱拋磚引玉。
“您的意思是——噢,我明白了!難怪柯林一定要親自加入這個專案組,他是想自己控制這個專案的程序,在必要時給陳偉民和唐可盈提示,這樣就能在他預定的時間和資金範圍裡研發成功了。”沈月恍然大悟。
李綱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說道:“沒錯,你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前的疑問就能迎刃而解了。”
然後李綱把手中的報告合上,嘆了口氣說道:“可惜啊,柯林在這份報告裡把自己隱藏了起來,把功勞都推給了陳偉民和唐可盈。我昨天給華夏科學院的一位材料科學方面的老院士看過這份報告,結果老院士對這份報告推崇備至,他認為能參與到這個專案中的人都是國內有數的材料科學領域的專家。”
沈月一驚,沒想到柯林得到的評價居然這麼高。
接著就聽李綱問道:“你知道老院士對這份報告裡的哪部分評價最高?”
沈月當然不知道,只能聽李綱繼續說。
“是應用展望那一塊,老院士說裡面寫的很多應用方式可謂是奇思妙想,連他都大開眼界。這些想法要是能實現一二,起碼能讓軍方應用液態金屬的程序縮短五到十年。但這份報告上說這部分都是陳偉民想出來的,呵呵,我才不信!陳偉民要是有那麼開闊的思路,怎麼會被埋沒這麼多年?”李綱的意思很明顯,他覺得那都是柯林的“傑作”。
沈月現在和李綱的想法一致,這裡面肯定是柯林在搞鬼。
“不管怎麼說,哪怕柯林全程都沒有參與,只要他把這份成果交給國家,就是有功之臣。”李綱從另一個角度肯定了柯林的貢獻。
沒錯,沈月也知道,要是柯林不願意把這項成果交給國家,他有的是時間和方法阻撓這個專案,反正他已經拿到了他想要的液態金屬,最後專案有沒有研發成功對他沒有任何影響。
更何況,他在這份報告中深藏功與名,沒有得到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