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半左右了,兩人騎著駱駝沿途欣賞沙漠風光,沒有喧囂,沒有吵鬧,在沙漠中放飛自己的心情,胡小刀頓時覺得靈魂似乎得到了昇華。
兩人走的這條路是胡小刀根據指北針制定的,低頭不時檢視指標,只要資料不變一直走就可以了。
沿途還能發現不少分佈在乾涸的河床四周的灌木叢和低矮的埃及姜果棕,看的胡小刀連連搖頭,這哪是世界上最荒涼的地方啊?一點也不像!
沙漠層層疊疊配合著波浪似的三芒草,如果不是一望無際的荒原,胡小刀甚至懷疑自己來到了萊茵河畔的度假勝地。
“真不知道你搞什麼鬼,我們如果沿著河床前進,一路上即使水喝光了也不用擔心,結果你非得沿著指標走,要知道沙漠裡也有不少磁山的,我們還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比如天上的星星,沙漠裡的植物等等……”
“等等!”雖然莫妮卡說的一頭勁,可胡小刀卻撇撇嘴:“你說的雖然很神秘,但其實我們國家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有人掌握這門技術了!~
古希臘星圖與華國古代星圖是人類歷史上較完整的兩大星圖體系,前者逐漸演變為目前國際通用的88個星座,
而華國古代星圖則自清末逐漸淡出主流,甚至連不少天文界專業人士也不清楚我國古代先人是如何觀星的!
華國古人非常聰明,早在上古時代就開始將滿天星斗劃分成群為它們取名,到了三國時期,由天文學家陳卓統一全天星官,形成了以“三垣二十八宿”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星官體系。
只要知道了這三垣二十八宿,在野外至少你不會迷路,也不會失去方向感,不過我倒是不懂,所以我只觀察腦袋上的北斗七星就好。
到隋代時出現了《步天歌》,以生動的韻文將周天恆星連綴在一起,彌補了星圖難以流傳、文字不夠形象的缺點,做到了“名中有圖,言下見象”,由此繁難而神秘的星空因它而變得平易而充滿詩意。
星座在華古代被稱為“星官”,東漢張衡描述星官的命名: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於是備矣。
2300年前,三國時期吳國的太史令陳卓統一了全天星官,編成一個具有283個星官、1464顆恆星的星表,史稱“陳卓定紀”,
陳卓綜合而成的283官星象體系被後世史書所採納,成為華國觀測星象的基礎。遺憾的是,三國時代陳卓關於星官的著作和原圖早已散失,未能傳世。
如果我有機會,肯定會尋找這些失落的文明和歷史資料。已瞭解自己的夙願!”
胡小刀不知何時點了根香菸,惆悵地說道!
“我倒是知道哪些歐洲人去你們國家掠劫的傳說,據說歐洲聯軍從你們國家掠走了無盡的財寶,使得當時你們的國家國力倒退了幾百年,我還知……
“哼!”
莫妮卡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胡小刀冷哼一聲打斷!
“單單是十二生肖中任何一個估價就是上億元,要知道這些財富不及當時他們掠劫的億分之一,我立志走遍山河大川,想尋找回這些失落的國寶!”
雖然語速很輕,說話聲音也很慢,但莫妮卡能感受到胡小刀的決心。
不知不覺間,夜幕開始悄悄的降臨!
在南美叢林中由於天氣原因,胡小刀並沒有欣賞過真正的星空。
可是來到全球降雨量最低的死亡之地的時候,這裡星空卻出奇的清澈,似乎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