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一包500克的自熱牛肉炒飯,又和小閃電分食一罐1000克的鱈魚罐頭,吃飽喝足的胡小刀,精神狀態明顯比之前好了很多。
關掉夜航燈,回到掌舵位,胡小刀對著鏡頭說道:“現在是京都時間上午7點12分,我如今的位置是北緯26度50分、東經120度34分。”
“從昨天9點6分出發,到現在為止,我已經跨越一條緯線,在大海上持續航行22個多小時,到目前為止,我距離釣魚礁還剩下不到30海里,但是由於現在的風向是逆風,我必須採用Z字型行駛。”
“也就是說,實際航行距離應該在50海里左右,為了在十點鐘之前趕到釣魚礁,現在我必須保持20節以上的速度航行。”
話畢,胡小刀眺望四周沒危險情況後,回到帆船主艙內,手動控制風帆系統,收起前面的小三角帆,開啟面積更大的大三角帆,並把風帆的受力角度做了一些調成。
經過胡小刀的一番操作,乘風破浪號的船身,被海風吹得傾斜近20度,風帆承受的風力加大,航行的速度也逐漸開始加快。
透過帆船主系統的顯示屏可以看到,持續了一整夜的10多節船速,很快就飆升到20節,直到超過24節才停止下來,並且一直穩定在24節和25節之間。
通常比賽用的帆船,在風力15節的情況下,最高都能達到40節,甚至有一艘名叫“水翼號”的無動力帆船,更是打破世界記錄,飆升到恐怖的61節。
資料換算下來,等於在風速只有27.78公里的情況下,需要風力推動的帆船,竟然超過風速的四倍,達到了驚人的113公里。
借風之力,超越風的速度——
這就是現代科技帶來的成果!
由於胡小刀的帆船注重堅固,間接等於弱化航行的最大速度,在現在海風只有12節左右的情況下,領先一倍已經是它的極限。
九月十號的天氣極佳,碧波舒張,萬里無雲,海天一色!
在這視野狀況非常好的情況下,加之海上並沒有什麼障礙物,因此僅僅憑藉肉眼的觀察,就能夠看到幾十公里外的景色。
隨著帆船航向左拐右拐的不斷變更,航行了兩個多小時後,時間來到9點半!
左前方一海里左右,北緯25度40分、東經123度34分的位置,一座海拔高度約362米,面積約為4.3平方千米的海島,清晰的出現在胡小刀視野中。
持續航行一天多的胡小刀,看到環球探險的第一個目標就在前方,心中的疲倦和睏意,頓時被喜悅所衝散。
“兄弟們,我的第一個目標,就在前方不遠處,老司機即將發車,各位坐穩咯。”
隨著胡小刀的吆喝聲,右滿舵的乘風破浪號,化身為正真的乘風破浪小銀龍,向著左前方的目標飛馳而去。
對於釣魚礁既陌生熟悉的觀眾們,透過鏡頭看著遠方的島嶼,心裡同樣泛起一抹身為華國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