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菲菲被幾大國企汽車巨頭拒絕之後,也有些鬱悶。
不過,這也在她的預料之內。
國企巨頭都不是好打交道的,除非是他們內部人,或者是內部人的親戚,不然想和國企做生意,幾乎沒有可能。
幾乎九成九的大型國企周邊產業都是交給自己人開辦的子公司,純粹的私企幾乎不可能從大型國企身上賺到錢。
西北石油上,就連給沙漠石油上送水的業務,都是外包給其領導親戚開的一個皮包公司。
要和國企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除非是同等級的國企,或者是規模更大,潛力更大的私企,不然就不可能。
超能重工現在唯一讓國企汽車巨頭們眼紅的就是發動機和底盤的技術。
可是,他們在已經每年賺取數以百億計算的大量盈利情況下,怎麼可能再去砸十億僅僅買一個私企百分之五的股份來冒險?
如果他們控股,他們肯定會砸錢,畢竟控股,那麼超能重工的技術就等於是他們自己的了!
可現在幾大國企都已經開始逐漸注重技術研發,尤其是以長城為主,每年都投入上十億的資本進行汽車技術研發,建立專業的汽車技術研發基地,所以只是百分之五的股權,對他們真的沒多大的吸引力,耗資卻不小,價效比很低。
所以,宋菲菲已經放棄引入國企資本了。
不過,她卻是接到了另外的電話!
這個電話也來自國內車企,不過卻不是國企,而是吉利的老闆,汽車狂人福叔!
當年福叔從做家電轉行做汽車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領域,而福叔說了一句著名的話:“造汽車有什麼難?不就是四個輪子幾個沙發?”
然後,福叔發現,汽車真不是這麼簡單!
日產老闆也有類似的話,汽車就是在發動機上裝上沙發!
可是日產人家是成功之後才這麼說的,顯得裝逼。
而福叔當時說這話就顯得有些外行,所以97年成立吉利集團開始造車,到98年下半年第一輛車才出來。
雖然過程艱難,可是福叔卻是第一個國內造車的私企,可以說是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汽車時代!
只可惜。
當時吉利並沒有國內的造車牌照,所以造的車不能在國內銷售,只能出口到海外,銷往非洲,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幾年,知道2001年才獲得了國內的牌照,正式走上發展道路!
直到現在,吉利已經是世界五百強企業,年營業額超過兩千億的龐然大物,整個汽車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完整,是國內僅有的幾個能造出汽車三大件的車企,並且也是僅有的一個完全控股國外豪華汽車品牌的車企。
當年吉利收購沃爾沃可謂震驚世界,是中國車企邁向世界的第一步。
當幾大國企車企巨頭還躺在功勞簿上依靠外企老爺賞飯吃的時候,中國私企車企已經開始佈局海外。
同時當年另一個私企車企比亞迪也開始從內燃機上走向電動車研發的道路,因為他們發現,在內燃機上無論如何都追趕不上歐美和日本等國際車企,而內燃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能源問題早就是世界性難題,那麼索性不如直接開闢新的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然後,比亞迪就專注於汽車電池的研究,投入大筆資金,終於有所成就,在新能源車領域,位於世界前列,可以說幾乎就要視線彎道超車的目標了,剩下的就是堅持守住自己的優勢,等內燃機徹底淘汰之後,如果比亞迪還能在新能源領域佔據前列,那麼就真的實現了彎道超車。
這兩大車企是國內私企的代表,也是整個中國車企研發能力的代表,超過了幾乎所有的國企。
宋菲菲沒想到吉利的福叔會親自給自己打電話來。
現在福叔幾乎是退休狀態,吉利集團早就聘請了專業的經理人打理,從家族企業轉向正規發展的集團股份制企業,福叔雖然偶爾還會說說話,可是絕對不會插手公司的具體運營方針。
而福叔讓人稱道的就是其眼光和對未來的信心,早在01年的時候,他就曾經公開預言通用將會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內破產,而當時通用汽車還是世界第一大車企,每年營業額上千億美元,被當時的諸多媒體瘋狂嘲笑他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