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袁紹幼子袁尚掌控冀州。”
“而袁紹長子袁譚和次子袁熙家眷,雖然各自奔赴任職,但是,家眷被控制在鄴城,隨時可以牽制他們有反叛可能。”
“看似一切得到妥善解決。”
“但是,這裡面大有可操作之機。”
眾人都看向司馬懿。
陸翊也點了點頭。
這些情報,他還沒有得到。
而且,即使得到了,估計也沒有這麼詳細。
司馬家在河內郡果然根深蒂固。
這是要防範的。
陸翊衝司馬懿道:“繼續。”
司馬懿道:“我得到訊息,為了監視袁譚和袁熙,趙國大臣派遣了逢紀跟隨袁譚前往兗州,郭援跟隨袁熙前往幽州。”
“而如果,逢紀和郭援死在半途中。”
“屆時,袁譚會怎麼想?袁熙會怎麼想?身在鄴城的袁尚又會怎麼想?趙國文武百官又會怎麼想?”
“袁譚和袁熙肯定會很慌。”
“逢紀和郭圖可是文武大臣監視他們之人。”
“不管這兩人是不是他們殺的,但是,人是死在跟隨他們的途中。”
“百口莫辯。”
“文武百官肯定會想著,他們這是不顧家眷,有意趕到封地,然後自立為王。”
“這時候,即使不用鄴城的袁尚動手,袁譚和袁熙也會起事。”
“如果吳王這個時候願意許諾袁譚或者袁熙的封地,官職,並且,許諾給以一定的兵力相助他們拿下冀州。”
“他們會怎麼做?”
“如果吳王再許諾,只要他們拿下冀州,可以讓他們成為趙王。”
“他們又會怎麼做?”
“當然,吳王不用真的派兵給他們,只需要整頓兵馬,做出即將出兵協助的準備即可。”
“另外,我司馬家可以動用冀州的人馬,讓他們四處宣揚吳王給袁譚、袁熙兄弟的許諾。”
“屆時,即使袁譚和袁熙一萬個萬一,沒有反叛之心。”
“可鄴城內的袁尚,又怎麼可能放得下心來?”
“為了讓袁尚暫時放下心來,吳王可以撤軍,做出全力進攻交州的架勢,讓袁尚以為,他有機會在吳國拿下交州之前,平定他兩個哥哥。”
“那麼,趙國剛剛平定下來的脆弱平衡,會瞬間打破。”
“當他們打得不可開交,兩敗俱傷之時,我們再出動。”
“定然事半功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