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之後,陸翊便忙碌了起來。
三朝第一天,他便匯聚在吳郡的官員,祭拜天地,然後前往區阿的不朽豐碑祭祀。
從不朽豐碑建立之後,陸翊就確定了不朽豐碑的地位:能夠將名字刻在不朽豐碑上,就是無比的榮耀。
之後,陸翊便和陳登、張紘、顧雍、陳宮、賈詡、劉曄、閻象確定吳國建國之後的文武百官的具體官位更改。
所有官員官職確定之後,將會以詔書的形勢頒發到各個位置,從而確保在前線的重要官員不會頻繁更換位置,從而引起防線上的隱患。
除此之外,第二次科舉考試的題目已經出來了。
陸翊要親自審題,從而確保題目不會過於模式化。
陸翊稽核完題目之後,這些考題要給陳登等人稽核。
在第二次科舉考試前半個月,所有考題要檢查完畢。
這第二次科舉考試地點還在吳縣。
第三次考試,也就是從明年考試,就會推廣到吳國的九個郡。
如果這次反應還不錯,則會向荊州、揚州、徐州、青州、豫州五個州全部實施。
二月初一,第二次科舉考試正式在吳縣舉行。
這次考試是三天。
三天之後,則由考官對這些考生考試結果進行稽核。
過程和去年一般。
不過,第二次科舉考試參加的人數是去年三倍有餘!
去年第一次科舉考試,總共有三千一百七十二人參加。
而且,這些考生基本集中在揚州,荊州有少部分。
這第二次科舉考試,總共有九千三百九十二人!
考生的範圍從原本的主要地揚州,變成了主要地揚州和荊州、徐州,豫州、青州都有人來。
甚至,還有近兩百考生從兗州和益州而來!
原本負責登記的是諸葛亮,今年則是由諸葛亮、陸績、周不疑和劉巴四人共同負責,才堪堪在限定時間內完成。
這四人裡,陸翊最喜歡的大概是諸葛亮和周不疑了。
諸葛亮多少帶有兩千年後穿越者的濾鏡,還有二舅子的成分。
喜歡周不疑,則單純地是因為對方那過目不忘的記憶,還有一點就通的聰明。
雖然如此,陸翊還是將周不疑調到自己身邊,平日裡讓他做一些底層工作。
忙不過來的時候,才讓他和諸葛亮等人一起。
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很簡單,怕他成為王安石口中的“方仲永”。
這次,周不疑的舅舅,原荊州牧劉表同鄉劉先也參加了科舉考試!
雖然現在在推行科舉考試,但是,迄今為止,郡縣推舉還是佔據主導。
荊州治中恆階推舉劉先為茂才,卻被拒絕了。
劉先這個周不疑的舅舅,更願意用考試成績證明自己。
陸翊看過這些登記的考生家世,心裡頗為傷感。
即使是科舉,這些參加考試的學生,也都是士族出身。
最差的所謂寒門,祖上也曾經輝煌過,就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貧民老百姓。
陸翊只能催促吳郡大學的紙匠,讓他們繼續加大對紙張的研發。
上一次他們研發出來的紙張,還不夠便宜,原料還不夠普遍,質量也沒有達到陸翊心目中的質量。
為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陸翊讓閻象設立重金懸賞。
第二次考試題目批改,用時近二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