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承恩一開始也跟王孝武想的一樣,不過一聯想到陳慶之無緣無故之前提到的北方草原,還有什麼部落生存艱辛,他就知道陳慶之打得什麼主意了,不由得雙眼發光,心裡直呼妙計。
“哈哈哈…子云大才,我不如也!”司馬承恩哈哈笑道,“子云菩薩心腸,仁義無雙,草原部民得遇子云,真乃萬幸!”
“指揮使,你們…”王孝武一臉懵逼的看著司馬承恩。
“草原芸芸,置身水深火熱之中,實乃令我輩仁人志士嗟嘆!所以,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解救他們,助他們脫離苦海,為其另覓良鄉…成功縣,水草豐美,牧場連頃,不虞跑馬之地,四面環海,不虞強鄰侵凌,且受我華夏庇護,不虞衣食之患,實不失為天賜桃花源。”司馬承恩慷慨激昂的說道,“吾當奏請君上,不吝尺土以安民,召我華夏煌煌天恩。”
“指揮使所言甚是!”徐達第一個出言支援,不過他還加了一句建言,只聽他道:“如此功德無量之事,我想敦厚善良如張縣尊者,必然不甘人後,指揮使何不與張縣尊聯名,成就一段佳話?”
“天德說得有理!”司馬承恩點頭贊同,接著他又問道:“北方商會的船隊可回去了?”甘寧的軍艦早就回航了,他想要讓人將奏摺帶回去,最快的方式只能麻煩北方商會。
“還沒…但我聽宇文招說過,好像明天就會回去。”徐達逮。
“麻煩天德跑一趟,讓宇文招務必停留,等我訊息!”司馬承恩道,“我現在就去縣府拜訪張縣尊。”
“諾!”
……
果然不出徐達所料,張詠一開始還顯得很不耐煩,要不是捱不住面子,他連見都懶得見,只是當司馬承恩說出來意和陳慶之提出的建議後,態度立馬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欣然應允聯名上書之事,對陳慶之更是不吝讚美,直說“不愧為聖門子弟”什麼的,聽的司馬承恩暗地裡狂翻白眼。
第二天,宇文招親自帶著司馬承恩交給他的奏摺,乘船返回。
華夏七年三月四日。
李康正從外面視察冬小麥生長情況回來,就接到了司馬承恩和張詠的聯名奏摺。
“咦?”看完奏摺上的內容後,李康眉頭一挑,露出感興趣的神色,連忙搖鈴喚來方以智。
“君上…”方以智進來後,恭敬的說道。
“傳內務總長管仲、外交總長楊平威、農林總長趙過、建設次長閻立德還有財政總長桑弘羊速來。”李康淡淡的說出一溜人名。
“諾!”
……
“諸位先看看,然後自行發表意見!”人來齊後,李康也不廢話,直接將奏摺遞給了管仲說道,自己則坐在椅子上喝著茶。
奏摺管仲其實事先都會看過,所以他只是翻閱了一下,確定是哪本奏摺後,就遞給了一旁的楊平威。
大家都是跳著看的,大概瞭解了奏摺的主要內容就行,所以,只用五分鐘,奏摺就又回到了李康的手中。
李康放下茶杯,徑直看著他們,也不說話,意思很明顯,就是等他們先說。
幾人相互對視一眼,還是作為老大的管仲先發言,他的話言簡意賅,只有三個字。
“臣贊同!”
然後,大家眨了眨眼,這就沒了?
而管仲,說完之後就老神在在的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
這事兒本來就簡單,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嗯,不同意還要說理由,但同意又不需要,奏摺上都已經把理由寫全了,還要別人怎麼說?
大家一想,確實是這個理,所以,很快又有人表態,農林總長趙過、外交總長楊平威都跟管仲一樣,直接表示贊同。
畢竟那裡是成功島,四面環海,沒有外敵入侵,但同樣不愁部落移過去後會做大造反!船都掌握在華夏手中呢,你拿什麼造反?游泳嗎?
建設次長閻立德則是稍微思考了一番後,同樣表示了同意,畢竟這事兒確實對華夏沒壞處,對自身利益也沒有損害,沒理由反對。
但這些都在李康意料之中,最讓李康意外的事,這次萬年反對派桑弘羊居然也沒有**叨叨,直接投出了贊同票。
李康頗為不習慣的看了桑弘羊一眼,對方卻沒有一點兒反常的覺悟,絲毫不在意周圍詫異的目光。
不過馬上李康就明白了這廝的小私心。
別忘了聯名上書的成功縣縣令以前是財政次長,正是桑弘羊的直屬手下,兩人可是共事多年。
跟一般的一二把手不和不同,桑弘羊和財政部的兩名次長關係都不錯(另一名是劉晏,唐朝宰相,歷史上被另一位牛人楊炎乾死),這次移民最後的實惠的就是成功縣縣令張詠,桑弘羊自然沒有拆臺的道理。
當然,這也跟這次移民的花費不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