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
李康一臉驚訝的望著端木賜,他記得自己沒有跟對方說過這方面的事,拿他是怎麼知道的?自己瞎想想到的?根本不可能!
能想到羊毛,也得首先知道羊毛的作用,才會考慮它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
李康可不認為一個人光憑腦補,就能想象出一件傳統意義上的廢物的全新用處。
端木賜從楊平威那裡得到支援後,就馬不停蹄的趕來求見李康,極力推銷自己的這份關於開拓北方商路和控制沿途蠻族部落的計劃書。
而令李康驚訝的就是他在計劃中提到的用羊毛捆綁蠻族部落,使其對華夏產生依賴而不得不與華夏保持步調一致。
這個策略並不稀奇!
這是一個歷史已經證明成功的策略!
關鍵是,這對於李康來說“有史可鑑”,但對於端木賜來說,他生活的年代,盎格魯撒克遜人還不知道在哪兒玩泥巴呢!
“子貢如何想到這上面的?”李康忍不住好奇問道,“難道羊毛紡織技術自古就有之?”
“是否古已有之,臣下也說不清,不過,從未見普及,想來就算古人掌握其中技巧,也已失傳…”端木賜道,“臣下這是翻閱大圖書館中的藏書時,偶然發現的,可以說是無心插柳!”
“大圖書館中有介紹到羊毛紡織的書?”李康震驚道,“我怎麼不知道!”
大圖書館中的藏書大部分都是讀書人默寫下來的華夏經典,其中頗有一些名氣很大但卻在後世失傳的典籍。
【難道這又是一本在後世失傳的書?】李康不由得對老祖宗產生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
“君上不可能不知道!”端木賜微笑著,但語氣十分篤定,道:“那本書名叫《歐美諸國曆史、民間故事集錦》。”
端木賜這麼一說,李康馬上反應過來了,十有這麼一本書,而且書的作者正是他本人。
當初初建大圖書館的時候,李康為了充實書庫,同時也是為了延續華夏的文化傳承,特地下令,號召全華夏人民踴躍獻書,不限種類,曾經引起了一陣全民寫書浪潮,而他自己也被這股浪潮所影響,親自加入其中。
就憑李康肚子裡的那點貨,跟那些讀了一輩子的讀書人肯定沒法比,但他的優勢就是生活的時代晚,又處於資訊大爆炸時期,可謂見多識廣,雖然腦中知識不成體系,支離破碎,但耐不住碎片多,零零總總的七拼八湊一番,倒也讓他湊成了幾本書,其中就包括端木賜剛剛提到的《歐美諸國曆史、民間故事集錦》。
不過這本書中並沒有提到羊毛紡織的過程,只是在講述“羊吃人”運動的時候提了一下羊毛可以製作呢絨大衣、毛毯,結果就被端木賜注意到了。
“子貢果然細心,如果不是你提起,我這個所謂的作者自己都差不多忘得乾乾淨淨了!”李康自嘲道。
“君上只是事務繁忙,佔據了太多精力,無暇顧及身外雜事罷了!”端木賜連忙說道,“君上勤政愛民,此乃全體華夏人民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