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武鎮又轉了幾天,視察了交易所、蘇武公學、22團駐地等地,並就近了解了一番河東戰況後,李康本來想趁機去一趟贖罪城的,但最終在所有人的阻攔下未能成行。
華夏六年六月八日,李康乘船順流而下,於三天后,抵達大河沿岸新設立的晉文鎮(華夏第三十四個鎮級行政單位,鎮名取自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姬重耳)。
晉文鎮目前還只停留在紙面上,只是在已經選擇好的鎮址上畫了記號,圈定了範圍,各項物資都還在緊張而忙碌的調動中,李康也沒多做停歇,照例慰問了一番駐軍、工人和移民,然後再勉勵了一番晉文鎮的軍政兩套班子,陪著眾人吃了一頓簡單的午餐後,於六月十五日靠上了神農鎮碼頭,十六日,回到了新安鎮。
剛回到新安鎮的第二天,方以智就將錦衣衛指揮使馮文瀚領進了書房。
“忠上(馮文瀚為自己取的字),有什麼事嗎?”李康放下手中的奏摺,好奇的問道。
“啟稟君上,您出發去蘇武鎮前,交代的任務已經有結果了,這是具體名單!”馮文瀚見禮後,連忙從腰間口袋(這是華夏官服的特色,在下襬上方到腰部位置,一左一右各配有一個口袋)取出一份文稿,恭敬的呈給了李康。
接過方以智轉交上來的文稿,李康這才想起是怎麼回事。
原來早在管仲等三位採風使為李康挑選大小老婆的時候,推薦上來的人選中有薛濤和尉遲熾繁的名字,這在當時就讓李康動了在整個華夏普查一番的心思,看看還有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姓名但現在名聲不顯的'遺賢'。
只是後來因為準備大婚和'西進南下'的討論,將這件事給忘了,直到前不久才想了起來,於是就讓錦衣衛行動了。
“左寶貴…”李康眉頭一挑,沒想到還真有,而且第一個人名就給了他一個驚喜,這個人如果真是歷史上清末的那個左寶貴,等於又多了一個未來的將軍種子。
【哦?他現在在幹什麼…咦,133營第一曲曲長!剛參軍的時候就是隊正,三年時間因剿寇有功升到曲長,不錯,不錯…接下來的幾年,陸軍都不會少了仗打,希望你還能給我驚喜!】
李康一邊看著錦衣衛提交的詳細資訊,一邊不斷的在心裡感嘆,但面上卻絲毫不動聲色,這讓一直觀察李康的馮文瀚倍感失望。
名單上的名字不多,只有三個人,除了左寶貴外,剩下兩人都沒有他那麼出名。一個是蕭誠,南朝蕭梁後裔,唐代著名書法家,官做的不大,右司員外郎,不過他特別擅長造斑紋紙,這還真是意外之喜;另一個叫趙霖,唐末駙馬都尉,後來改名趙巖,他倒是不怎麼出名,但他有個十分牛掰的爹,唐末名將、檢校司徒、忠武軍節度使、太尉趙犨/chōu\。
當然這都是錦衣衛記載的,李康本人不可能記得這麼清楚。
蕭誠現在在三寶小學任課,擔的低調二字,他如果報出身份,別的不說,新安大學一個書法老師肯定是綽綽有餘的,身份地位比一個小學普通老師高出八層樓不止。
而趙霖,一個將門世家子,自然乾的還是自己的老本行,只不過混的沒有左寶貴好,目前還只是一個副屯長。
趙霖和左寶貴,李康都沒打算動,任其自由發展,憑他們的天賦和家學,在軍中怎麼著也比一般的無名小卒容易混出頭,如果在賞罰分明的華夏軍中還混不出來,那隻能證明他們在歷史上的留名只是徒有虛名,那就更沒有關注的必要了。
“忠上,你做的很好!”李康放下名單,笑著誇讚了一句。
“這都是臣下應該做的。”馮文瀚儘量板著臉,謙虛道。
“這個趙霖和左寶貴,你們錦衣衛只要稍稍關注一下就成了…蕭誠你們就不要管了!”李康吩咐道。
“諾!”
“嗯,你退下吧!”李康擺了擺手。
“諾!”
等馮文瀚走後,李康笑著問方以智:“密之,這個蕭誠你知道嗎?”
方以智有些尷尬,他雖然博古通今,學貫中外,但又不是圖書館,腦子裡什麼書都有…就算都讀過,歷史上那麼多人名,他怎麼可能全部記得住?他們方家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易經》上,不是史書,而且科舉還不考。
“只是略聞其名,聽說書法不錯,具體詳情,請恕臣下駑鈍!”方以智硬著頭皮說道。
“你能知道這些就不錯了,我可是第一次聽說這麼個人!”李康哈哈一笑,道,“給你個任務,去三寶鎮一趟,替我拜訪一下這位書法大家,我有事要拜託他做。”
“諾!”方以智應道,至於李康有什麼事要吩咐蕭誠,他雖然很好奇,但絕不會傻到當面問出來,他決定下去以後要好好查查這位蕭誠到底有什麼事蹟,或可猜出一二。
……
方以智回家後,第一時間拜訪了大圖書館祭酒韓愈,詢問了蕭誠的事蹟,韓愈見到方以智也很高興,很有耐心的將他所知的一切悉數轉告。
“有這麼一則有趣的故事,你且聽聽…當時的大書法家李邕並不看好蕭誠,蕭誠為了引起李邕的重視,特地親手製作了一副王羲之墨寶的仿造品,然後利用自己的作假手段,使其看起來年頭十足,然後就拿給李邕看,並問他觀感如何?結果李邕沒有認出這是假貨,反而玩賞不悟,讚賞有加,等蕭誠說出真相後,李邕就再也不敢小看他了…”
韓愈還在興致十足的介紹著,但方以智卻已無聽下去的興趣了,臉色古怪至極,神思不屬。
【不會吧?難道君上想要造假?】
念頭剛一升起,方以智就強行將他壓了下去,不管李康是不是這麼想的,方以智都絕對不能這麼想。
【現在書法在華夏根本沒有市場,君上要坑也只能坑河東人,死道友不死貧道,這也是為了華夏百姓的幸福著想嘛…】
方以智不斷的在心裡為李康進行辯護,辯著辯著,感覺還真是這麼回事,反正他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