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點的說法是:老頭子喝多了約個炮沒把住門的小子,居然敢騎在老子頭上拉屎?
無怪乎朱忻洲不服氣,本來他媽馬上就要升級為王后了,哪知道老頭子突然嗝屁了,到手的王冠就這麼飛了,而且還飛到了他向來瞧不起的廢物大哥頭上,朱忻洲差點肺都氣炸了!
不服氣自然就要找外援。
朱忻洲的母親是林國公主,當今林王是他親外公,看到自己的外孫受了委屈,林王一看,這還得了,立馬站出來力挺朱忻洲,不斷的嚮明國施壓。
另外,這位林王可不止這麼一個女兒,他另外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當今黃國國王和前任長門國國王,後者已榮升長門國太后了,現在妹妹(姐姐)和侄子被人欺負,這兩個國家自然也要表示。
朱忻河就比較苦逼了,他可沒有一個出身高貴的媽,不僅國外沒有奧援,連國內都沒有,要不是老王死的莫名其妙,他是無論如何都沒有機會登頂的,理所當然的也就沒有國內的大臣早早的在他身上投資,事到臨頭,他和大臣們都還沒緩過來呢。
不過,這世上總是存在這麼一群急公好義的人,這種人尤以國家元首居多,這不,在朱忻河感到無助的時候,立馬就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河東十六國中,以中山國、大旗國、林國和龍尾國實力最強,正好這四國分別位於河東地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互不接壤,除了位於河東西部的龍尾國要時刻防範河西入侵,恨少干涉他國事宜外,其他三國最喜歡乾的事就是'主持正義'與舊世界老美一樣,充分詮釋了攪屎棍的含義。
這次也不例外,林國、黃國、長門國打著為外孫(外侄)撐腰的幌子,要插手明國內政,他們的老對手們隔著多遠就聞到了陰謀的氣息,離得最近的中山國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了,'主持正義'這種爛大街的藉口張嘴就來,親自下場力挺朱忻河,說是要維護'貴族傳統',直叫人對中山國王的厚臉皮刮目相看,透過政變上位的也好意思說什麼貴族傳統?
但人家就是臉不紅心不跳的說了!
老大們表態了,一向以他們馬首是瞻的小弟們自然不能落後,紛紛站出來表忠心,站在老大後面搖旗吶喊。
中山國上場的第三天,與中山國有姻親關係的福國緊隨其後,表示不能容忍這種'破壞傳統'的行為,然後息國、信國、斑國…
對方擺明了車馬,林國一方自然不甘示弱,橫山國、灣海國、田國…一下子全都跳了出來。
結果本來只是一件區域性地區的小事,愣是被他們搞得整個河東風雲莫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硝煙味越來越濃烈,整個河東地區除了少數地方,都變成了火藥桶,位於中央腹地的國家,不管願不願意,皆是捲入其中,只差一個導火索。
刺殺事件就很好的充當了這一角色!就如同舊世界斐迪南大公遇刺引爆了一戰一樣。
“你說,這個中山國的刺客到底是誰派的?”李康問道。
“表面上看,當然是一直沒表態的兩大強國可能性最大,其中又以大旗國最有可能!”楊平威想也不想的回答道。
李康笑了笑,沒有再繼續詢問,問也問不出來正確答案,可能性太多了,沒有多大意義。
“密切關注河東戰況,在情況允許的時候,每週傳回一份報告。另外,命令密探們自由發揮,儘可能讓他們兩敗俱傷,如果非要有一方勝利,我希望是朱忻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