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種植遇到了重大挫折,離夭折也不遠矣。可以說李康是趁興而起,敗興而落。
疲憊的捏著額頭邊上的穴道,李康幽幽的嘆了口氣,他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怪圈:沒錢買不起麥種——買不起麥種就養不起更多的人——養不起更多的人就沒辦法大規模開採地下“金礦”——沒辦法大規模開採地下“金礦”就沒錢買麥種。
至於靠打獵來維持食物供給?別逗了好嗎?古往今來從來就沒聽說過某個想要發展的文明是光靠打獵來養活百姓的,就是高階一點的遊牧民族還必須時常打草谷來搶掠物資和消耗過剩人口,更何況中國百姓的天賦技能也沒點在打獵上,俺們擅長的是種田。
想破局就只能靠外力,或者找到一條金沙河、一座露天富金礦,或者找到一個人傻錢多的交易物件。
【但這兩者都要靠運氣啊!】李康無力吐槽,對這種無法掌握主動權的感覺深惡痛絕。
但這不妨礙李康心中對楊平威一行的期望日益加大!
暫時拋開煩惱,李康又重拾自信,迴歸到他本來想要做的事上,冬小麥的事是臨時插進來的。
當然冬小麥的種植,李康不可能完全放棄,沒辦法一步到位,先種個幾十畝還是行的,咱買不起種子還不能自己慢慢積累嗎?
話說回頭,李康的正事就是招小弟,迫於糧食的窘境,平民招募肯定是不合適的,他想招的是死貴死貴的名人。
穿越三十三天了,換算成地球時間足有四十一天還多點,李康一共只招募了兩個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人:典韋、張仲景。
這一點也不符合穿越者的身份,收集癖不應該是穿越者們的共同屬性嗎?
所以無論於公(不給鎮上增加食物負擔的同時還能促進城鎮發展)於私(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穿越眾),李康都將第三次向歷史名人伸手。
但選誰呢?
右手雙指無意識的敲著桌面,李康皺眉沉思,忽又拿起鉛筆,在白紙上沙拉拉的寫個不停。
“城建:魯班、宇文愷、閻立德、李冰父子、喻皓、李誡、蔡信、楊青、陸祥、蒯祥、雷發達、雷金玉、李春、劉秉忠、張志純、梁九……”
“農業:趙過、賈思勰、徐光啟、許行、陳旉、王禎、傅玄……”
……
刷刷刷,一連寫了一溜人名,李康才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
看著紙上的人名,李康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眼睛紅紅的,恨不得全部打包兜走。
口乾舌燥的想要喝杯茶壓壓驚,剛一伸手才發現茶碗在之前被自己打翻了,頓感無趣。
【還是想想要誰吧!】李康摸著下巴,一時無法抉擇。
他還能記著這麼多人的人名,已屬難得,但要說所有人的生平事蹟、是非功過,那就真高估李康了。有些人,他還能曉得個大概,有的人那就真的只是個人名。
城建方面,李康最中意的就是宇文愷,這傢伙可不僅僅是建造大師,(修過漕渠,建過仁壽宮,造過千人大帳,設計過移動可拆卸式宮殿),他還是一位城市規劃師,大名鼎鼎的大隋東都洛陽城,就是他老人家帶隊營建的。
除此之外,最出名的魯班,李康並不清楚他有沒有建過城市。李冰父子修建的是都江堰,李春建的是趙州橋,蒯祥、蔡信、楊青、陸祥負責的是紫禁城,閻立德建過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寢)。其他幾個的事蹟他就更模糊了,只知道大概和園林設計以及民居建設之類的有關。
好在他記得不清楚,不然他就得更糾結了,閻立德和劉秉忠也都是主持營建過城市的,前者唐長安外郭,後者元大都。
城建方面的選擇不是很難,應該說李康已經作出決定了,就是宇文愷。
而農業方面的內部選擇,李康同樣決定的很快,他一眼就相中了趙過,原因很簡單,趙過是實踐派,其他的多是理論派。就這一點,趙過就是李康最喜歡的人才型別。
現在是城建和農業該選擇哪一個?
思索良久,李康還是拋棄了趙過,選擇了宇文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