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說了!”李康作了個深呼吸,道:“周弼提醒的正當時,修路延後,先修城牆!!”
唉,有的忙了!
“周弼!”李康突然喝道。
周弼嚇了一跳,以為李康要治他,心裡不免打鼓,嚅嚅道:“屬下在!”
“周弼勸諫有功,賞賜《碎玉拳》第一式。”
“……趙嗣業、齊預各賞孔雀玉偑一枚。”
三人謝恩不提,再次被證明決策失誤的李康,意興闌珊的擺手離開,“大富、安樂,你們一起來,商量一下建城事宜。”
【為什麼一個個說話都那麼衝?是我平時表現的太過隨和,不夠威嚴?還是恰巧他們都俱有直臣之資?】李康有些心塞。
……
兩條小漁船並排漂盪大河之上,一面大張的漁網被漁船夾在中間,灑入河水之中,被漁船帶著一路橫行而過。
不時,河水就像煮開的沸水,翻滾蒸騰,而兩邊的漁船上則同時傳來得意的大笑聲,端得是意氣風發。
大河乃是小河的最終匯入地,橫於新安鎮正北,離鎮四十多里,河面寬廣遼闊,站在岸邊只能隱隱看到對岸的樹影,而最窄處也不下於數百米,河水由西向東賓士駛入東海。被李康親切的命名為“大河”。
而此時正在大河上捕魚的兩條漁船,自然是新安鎮的漁船。
其中一條漁船上,兩個頂著剛長出毛樁的禿頭的年輕人正一臉恭維的幫著另一個年輕人收拾漁貨。
“喲!我說吳英小子,又在指揮你家大孫子幹活呢?”這時,另一條漁船上的打漁者突然衝這邊打趣道。
“是啊,是啊!真羨慕你!”
“羨慕不來的,誰讓我們命不好,沒有這麼孝順的大孫子呢!”
“去去去,你們就嫉妒吧!小心翻船!”被取笑的年輕人洋洋自得,一臉“我有乖孫我自豪”的樣子。
而奇怪的是,被別人如此“汙衊”,兩個當事居然一點也不生氣,只是靦腆的笑著,手上的動作一點不慢。
原來這兩個分別叫做吳雄、吳凡,是一對同父同母的嫡親兄弟,哥哥二十八歲、弟弟二十五歲,而那個叫吳英則只有二十七歲。
但為什麼別人說吳雄、吳凡兩兄弟是吳英的大孫子呢?
因為他們確實是親祖孫!
這一按常理絕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恰恰就發生了。
爺爺吳英是明崇禎年間嶺南沿海的疍民,而孫子吳雄、吳凡兄弟是清康熙年間嶺南沿海的疍民。
他們是被李康陸續召喚來的,但不是同一批。
那他們是如何相認的呢?
因為跟吳氏兄弟一同被召喚來的還有他倆的爹、吳英“老爺子”的兒子。
當時那個父子跨越時空的見面,那叫一個轟動!
一位頭髮斑白、滿臉滄桑的老人當街對著“吳老爺子”下跪,情緒激動,熱淚盈眶。
而“吳老爺子”差點當場嚇尿,一個勁的跪下磕頭,求眼前的老人起來。
可是後來確定兩人的父子關係後,老爺子就一反常態,突然暴起,指著兒子的鼻子破口大罵,仔細一聽,原來罵他不敬祖宗,隨意剃髮,場面差點失控。
這種凡人不得一見的千古奇觀,幾乎將所有人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連李康都不例外,這種父子跨越時空長河在異世重逢的機率實在是小的無限接近於零,這得是多麼逆天的運氣才能發生啊?簡直天方夜譚!
但藉此機會,李康順勢勒令所有清朝移民剃髮,他早就看豬尾巴不爽了。其實他更想讓所有人剃髮——主要為了衛生——但知道肯定通不過,所以做罷。
“父子重逢”事件由此成為鎮上最熱門的話題,成為大家閒暇之餘的談資,甚至熱度一直持續到現在。
這不,一幫損友們又拿這事來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