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中樞,李康接著說到地方。
“地方暫時只有村(即營地)、鎮、縣三級行政區劃,以現在的地盤和人口,卻是足夠,我也不打算多做調整。縣設縣令一人,縣丞若干,縣尉一人,為武職。縣級最低要求正六品團練使銜,副縣級最少從六品團練副使銜;各部垂直下屬各局設局長一人,副局長若干。局級要求正七品上大夫銜,副局級要求從七品中大夫銜;局下設科,科級要求正八品下大夫銜,副科級要求從八品上士銜;鎮設鎮長一人,鎮丞若干,備禦官一人,為武職。鎮級要求正七品上大夫銜,副鎮級要求從七品中大夫銜;村設村長一人,民兵隊長一人,為武職。分別要求正九品中士銜、從九品下士銜。”
一番話說完,底下站著的地方官員眉頭紛紛皺起,最高的縣令也才正六品,比中樞一部的司主事都要低三級,差距太大了。
這些地方大佬以前可是和原八司的主事平起平坐的,這要是那些老牌主事升任部堂,挺進內閣,雙方之間的差距豈不是拉到一天一地,這讓他們情何以堪!
“軍隊方面,隊級九品、屯級八品、曲級七品、營級七品、團級六品、旅級五品、師級四品、軍級和軍區級三品、集團軍和大軍區級二品、方面軍級一品。當然現在旅以上的暫時還沒有。”
“好了!基本框架就是這樣,具體細節等完會之後,勞請諸位多費心!”
“現在,我開始安排工作。”
終於等到最關鍵的一刻,眾人皆屏氣凝神,豎耳恭聽,忐忑又期待的等著李康的最終裁決。
“茲命:原執政管仲加正三品上柱國銜,暫代內務總長一職領內閣首席!”
“下臣拜謝主…謝君上!”管仲連忙出班,正式以臣下禮拜謝,他出生於春秋時代,盛行封建制度,幕府大元帥對於他而言,就跟封君沒什麼區別,所以他這一套以臣拜君的動作做得極其自然。
有了管仲作表率,生於秦漢之後的人就算感覺還沒到火候,但也只能跟著以臣拜君,誰讓李康並沒有反對呢!
李康確實沒有反對,因為他壓根就不知道別人自稱下臣的意義。
“原外務司主事楊平威加從三品柱國銜,暫代外交總長一職!”
“下臣拜謝君上!”
“原將作司主事畢懋康加從三品柱國銜,暫代工商總長一職!”
……
“原伏羲縣縣令趙過加從三品柱國銜,暫代農林總長一職!”
……
“原文教司主事劉徽加從三品柱國銜,暫代文教總長一職!”
……
“原建設司主事宇文愷加正三品上柱國銜,拜新安縣總工程師一職!”
……
“原衛生司主事張機加正三品上柱國銜,拜華夏中央醫院院長一職!”
……
“原衛生司右從事李時珍加從三品柱國銜,暫代衛生總長一職!”
……
“原財政司主事李悝加從三品柱國銜,暫代大理寺少卿一職!”
……
“原外務司左從事單成轉軍籍,加從三品參將軍銜,拜華夏大元帥幕府駐贖罪荒野暨河東地區武官一職!”
……
“第一旅都指揮使岳飛加正三品少將軍銜,暫代陸軍司令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