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人的想法,李康接著道:“名號雖然低於國家一等,但實際規章制度都按正規國家來。首先,建立幕府內閣,設內閣總理一名,協理兩名,下設內務部、外交部、工商部、農林部、衛生部、文教部、交通部、防衛部、建設部、情報部等十個部級衙門,每部設總長一人,次長兩人;建立幕府大理寺和都察院,大理寺設大理寺卿一人,少卿兩人,都察院設都御史一人,副都御史兩人;設立幕府樞密院,設樞密院樞密使一人,樞密副使兩人,下設參謀總部、後勤總部、裝備總部、教導總部、陸軍部、海軍部,四總部設總長一人,次長兩人,陸軍部、海軍部設陸、海軍司令一人,副司令兩人。”
“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諸位可以問了!”
“主公,衙門是不是太多了,我們沒那麼多人啊!而且有些也多有重複,比如,那個裝備總部暫時完全可以併入後勤總部之中,以後有需要,再拆分就是!”管仲第一個站出來提意見,他是執政,這是應有之意。
“嗯,不錯,那就並在一起好了,統一叫做後勤總部!”李康點了點頭,認可了他的建議。
不過,管仲的提議卻把軍方氣的要死!一聽李康的構想,就知道他是支援軍政分離的,管仲屬於文官,現在卻把手伸進軍方的碗裡指手畫腳,不僅如此,還成功的打翻了一個盤子!
但管仲十分聰明,現在新的制度不是還沒實行嗎?他這樣做,不算僭越!他是註定從政的,現在不抓緊最後一點時間打壓對手,更待何時?
文官們歡欣鼓舞,軍官們可不幹了,必須報復回去!
“主公!末將以為,既然有陸軍部和海軍部,敵人必不敢踏我疆土半步,防衛部實屬多餘!”第一旅都指揮使岳飛這個時候必須站出來為軍方扛旗,信誓旦旦的說道。
額,李康不懷好意地問道:“你真覺得多餘?”
“啊?”這是什麼意思?岳飛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聽李康話中的語氣,好像有坑啊!
“我本來想讓軍方大將功成身退後,去軍職任防衛總長或次長的,一來嘛,可以讓老將發揮餘熱,而來嘛,讓軍方在內閣有個說話的聲音!哎,一番苦心…既然你們不願意,那就…”李康搖頭晃腦的說著,但最後一句話卻故意拖得老長。
“別!就當末將沒說,成麼?”岳飛鐵打的漢子,都快要哭了!這要是真給撤了,以後還不得被整個軍隊系統戳脊梁骨!
岳飛吃癟,文官們卻沒有一個人幸災樂禍,因為防衛部居然由軍人轉任,這怎麼行?
“主公!此事萬萬不可!軍人參政,取禍之道也!”說話的還是張詠,這老頭生於五代末期,長於宋初,仕於宋太宗、宋真宗時期,正是一個由武人禍亂天下轉為文人治世的轉折時期,所以他反對武人?入閣李康一點都不意外!
“復之多慮了!”李康依舊笑呵呵,不以為意的道:“文武殊途,但絕不是分道揚鑣,武人任文職,那他就是文臣,文人任武職,那他就是武臣,在其位謀其政,只要他有這個能耐,在哪不行?至於說武人掌權必生禍亂,這我可是不信的!唐朝之前,武人出將入相的多了去了,也不見所有的武人都造反!只要中央朝廷始終大權在握,只要百姓皆洞明事理,不為宵小之輩蠱惑,只要天下之人都能吃飽飯,就不會出現動盪!就算領兵大將想要造反,他手下的兵會造反嗎?真要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往往也意味著王朝末世,造成動亂的是武臣還是外虜,抑或著權臣,還有什麼區別呢?”
“再說!操莽為武臣耶?為文臣耶?黃巢武人耶?文人耶?張邦昌、劉豫武臣耶?文臣耶?”
李康這最後一問,問的可就太重了,張詠的雙腿都開始打擺子,幾乎所有自詡為儒生的文官都刷的一下臉色蒼白,陽春三月,卻大滴汗珠滾滾落下。
“屬下請罪!”終於,張詠雙膝下跪,伏地謝罪。
“起來吧!我說的不是你!”李康還是一副笑呵呵的面孔,雙手虛扶,語重心長的說道:“武人可以轉文職,文人也是可以轉武職的嘛!四…三總部中後勤、教導兩部,不就可以用文人任職!不要太拘泥文武之別,成見這玩意兒往往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