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悠悠而逝,不捨晝夜,轉眼三年匆匆,此時已是華夏五年三月份,離李康穿越已有四個多年頭了。
經過三年的發展,華夏治下,已擁有五縣三十鎮之地,入口逾十萬,達到12.4萬人次。
縣,是鎮的上一級行政單位,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設不斷完善,應運而生的必然產物。
目前華夏共有五個縣,分別是:
原新安鎮、蓐收鎮、軒轅鎮、仲尼鎮、顓頊鎮、靈均鎮、墨翟鎮七鎮加上新建立的后稷鎮(位於新安鎮東北部二十里處,處於新齊路邊上,鎮名來源於天帝之子,農神)、武安鎮(位於新安鎮北部二十里處小河東岸,鎮名取自武安君白起)組成的首都新安縣(縣治新安鎮,有人口六萬兩千人,佔總人口一半還多);
原神農鎮、齊桓鎮、三寶鎮(原二號登陸點,鎮名取自三寶太監鄭和)組成的神農縣(縣治神農鎮,人口一萬出頭);
原伏羲鎮、信陵鎮、孟嘗鎮、平原鎮、春申鎮、陶朱鎮、弦高鎮等沿金河七鎮組成的伏羲縣(縣治伏羲鎮,有人口三萬六千人,為第二大縣);
原伊尹鎮加上新建立的莊周鎮(黃金湖正南十二里處,鎮名取自莊子)、武丁鎮(位於黃金湖東南湖畔,原黃金氏族主脈所在地,鎮名取自商高宗武丁)、伯夷鎮(位於黃金湖東畔,鎮名取自孤竹國王子伯夷,後不食周粟而死)、叔齊鎮(位於黃金湖正北十六里處,鎮名取自孤竹國王子叔齊,後不食周粟而死)等環黃金湖區域五鎮組成的伊尹縣(縣治伊尹鎮,有人口一萬);
由子桓鎮(位於仲尼鎮西南四十里處,鎮名取自魏文帝曹丕)、孟德鎮(位於仲尼鎮西南六十里處,鎮名取自魏武帝曹操)、子建鎮(位於弦高鎮東北四十里處,鎮名取自陳思王曹植)等沿仲弦路三鎮組成孟德縣(縣治孟德鎮,有人口一萬)。
除了這五縣之外,還有三個獨立鎮,一個是原一號登陸點升格而成的蘇武鎮(鎮名取自蘇武牧羊的那位),一個是發現的一座島嶼上的成功鎮(鎮名取自鄭成功)、一個是原大山氏族地盤上的軍所改換的冠軍鎮(鎮名取自冠軍侯霍去病)。
如果從天空鳥瞰華夏的話,就會發現華夏目前主要的疆域兩頭粗,中間細,如同一個啞鈴,仲弦路就是中間那條槓,新安縣、神農縣和伏羲縣、伊尹縣分別充任兩頭,以西南東北向橫臥大地,隨時可以以任一頭為支點,橫掃而過。
……
地盤和人口的急速發展自然離不開工農業的支援,同時也意味著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需求。
就農業而言,三年內,華夏一共開闢農田逾二十五萬畝,糧食產量相比第一年畝產幾乎翻番,再加上馬鈴薯和接連解鎖的紅薯、玉米等高產農作物的推廣,整個華夏的糧食已經可以自給自足,甚至在人口不增加的情況下,還能有存餘。
但就算這樣,李康也一直沒有停止向河東地區進口糧食,他向來都是廣積糧的極度推崇者,寧可糧食多的放進倉庫裡爛掉,也不願意諸事受糧食掣肘,束手束腳!
當然糧食爛在倉庫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人口就一直沒有停止增長過。
而工業方面,發展更大,最起碼快要成為李康心魔的玻璃早在兩年前就給造出來了,算是祛了李康的一塊大心病,時至今日,玻璃器皿已成為華夏的又一拳頭廠品,遠銷河東,甚至被河東商人轉手賣到河西地區,頗受兩地權貴的追捧。
另外,李康不服不行的是,技術大牛就是牛,鄒伯奇利用玻璃製作出望遠鏡、顯微鏡,後來被召喚的天文學家李善蘭更是直接造出了天文望遠鏡,徐壽這位化學家自從被召喚出來後,先是在玻璃的基礎上,利用銀鏡反應造出玻璃鏡,然後讓李康和眾多工匠一籌莫展的火柴也迎刃而解。
當李康一臉好奇的向他請教火柴原理的時候,徐壽張嘴就說出一大堆專業術語,唬的李康一愣一愣的,瞬間敗退,什麼氧化劑、粘合劑、紅磷、三硫化二銻,聽起來像是一回事,其實都是廢話,因為李康一句都沒搞明白。
從此以後,只要是自己不懂的,李康再也不問過程,只看結果,省的懷疑人生。
就好比馬口鐵被造出來後,李康只負責開心的接受,其他的就一概不管。
當然馬口鐵的發明預示著罐頭食品的在軍中的普及——玻璃罐頭易碎,只適合用於民間——最開心的還是軍方的底層士兵,出外勤時,再也不用啃硬邦邦的乾糧了。
話說剛開始馬口鐵被冶煉出來後,李康強迫症發作,想要將他的名字改成中文版的“澳門鐵”,結果因為他自己讀不習慣,又改了回去,搞得一眾大佬腹誹不已。
同時軍工產業也取得穩步提高,火槍雖然還是那樣,膛線問題還沒辦法解決,離大規模換裝線膛槍還有一些距離。
但火炮就不一樣了,它的需求量比火槍少上數十倍不止,線膛炮已經開始裝備,而且隨著軍艦噸位的不斷增加,火炮的口徑也越來越大,炮管越來越粗,華夏的震懾力越來越強。
如果說工農業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那麼基礎設施建設更是日新月異。
修路隊雖然一直只有四個,沒有再新編,但每隻修路隊的人數卻是增加了數倍,透過他們的不懈努力,三年來,不僅一開始的新齊路(新安鎮后稷鎮齊桓鎮)、新神路(新安鎮武安鎮神農鎮)、仲弦路(仲尼鎮子桓鎮孟德鎮子建鎮弦高鎮)全線貫通,緊接著伏弦路(伏羲鎮孟嘗鎮弦高鎮)、伏伊路(伏羲鎮信陵鎮春申鎮伊尹鎮)、伏冠路(伏羲鎮冠軍鎮)、弦孟路(弦高鎮陶朱鎮平原鎮孟嘗鎮)、弦春路(弦高鎮春申鎮)、新靈路(新安鎮靈均鎮)、新仲路(新安鎮仲尼鎮)、新顓路(新安鎮顓頊鎮)、新墨路(新安鎮墨翟鎮)、靈軒路(靈均鎮蓐收鎮軒轅鎮)等各大主道相繼貫通。
再加上早就修建完成的新蓐路(新安鎮蓐收鎮)、新軒路(新安鎮軒轅鎮),可以說,現在整個華夏治下五縣之地,交通之便利,不下於舊世界的八、九十年代,一個人從最東北的三寶鎮到最西南的冠軍鎮,可謂是暢通無阻,極大的促進了人員、物品的流通,商業開始繁榮。
李康算是將“要想富,先修路”,做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