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6,新的希望 (1 / 2)

門前也是一條二級馬路,過了馬路就是運河的河堤。

安然往來圖書館經常路過這裡,知道這裡是一條單行線,就在門市斜對面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公車站,此時便有幾個等車的人站在站臺上遙望著公車開來的方向。

確切的說,這處門市是由一處臨街的居民樓改建而來的。

這座居民樓相當的舊,灰撲撲的顏色,建築的年代也算是上是有些久遠的,據說是當年解放初期,專門給那些來國內援助建設的蘇聯專家們蓋的。

並不是這一座,放眼望去,從這座樓算起,沿著運河的岸邊一共有六座。

如果能忽略它們那髒兮兮的顏色和被居民們改得亂七八糟的外表——比如這些臨街的商鋪便都是從原本的住戶改建的。

單從建築的角度來說,其實這一排帶有很明顯蘇式建築風格的老樓房還是挺有味道的。

儘管現在無論是路過它們的行人,還是住在其中的居民,都對它們不屑一顧,甚至恨不得一時得到市政的通知,安排拆遷,可以讓這些老樓全部推倒重建。

別人也許不知道,安然卻清楚的知道,一直到她重生前市政府也沒下達拆遷的通知。

也許既使再過很多年居民們的這個拆遷的願望也難以達成。

因為再過幾年,市裡新來的一位市長要在這個小城裡大力發展旅遊事業,對一些哪怕是能找到一點特色一點歷史的老建築都進了大力的搶修和開發。

這排老樓因著本身鮮明的建築特色,以及當初的那段別樣的歷史,再加上沿著運河,成了一處重點開發的專案。

老樓被翻新加固,於是如今的髒亂不見了,這些建築被收拾得體體面面,似乎又重新煥發了青春,還頗帶了一點舊日沙皇時代的貴族氣質——這不是安然說的,是當時市裡一份報紙對那次改造進行報道誇的。

有沒有貴族氣,安然是看不大出來,反正在現代的越來越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的建築中,這些老建築確實挺好看的。

再配上門前的這條經過治理改造運河,加上離這裡不過一站的地方建起的一所省內某大學的分校,連同安然每週都要去借書的那處有著美麗庭院的圖書館,形成了本市的一處有名的風景文化區。

如今的這些什麼麻將社,饅頭店,網咖,小吃店在日後會逐漸被風情的各異的咖啡店,麵包房,酒吧,書吧,高階網咖,西餐廳,畫廊之類的商鋪所取代,吸引著本市的和外市的小資白領樣的人物。

這裡的房價也會從此時的幾乎無人看好一路狂飆。

反正多年以後的趨勢就是那樣,到處都是收藏熱,有人收藏字畫,有人收藏瓷器,有人收藏玉器,還有人樂鍾於收藏老建築。

比如在帝都弄一套四合院,據說那得是有權有錢還得有運氣才能辦到的。

在這樣的小城裡,收藏一套可以望得見河水,聽得到駁船的鳴笛聲,又地處文化圈的老房子,也是一件美事。

當然,安然也只是僅僅感慨了一下。

如果有錢,在此時趁著這裡的房價便宜到不可思議的時候買下一套,將來不管是為了自己住,還是出賣轉租都是一筆不錯的投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