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這麼說了。誰還敢說不去啊。
吳澤榮也得只憋憋曲曲的點了點頭。再也不敢多說一句。只是那雙可憐巴巴。充滿渴望的眼似乎在訴說著許多未盡之意。
一旁的江傑雲卻猜到了吳澤榮沒說來的話。直接說道。“你放心。喜歡什麼書。只要提前吱一聲。多久我都給你留著。絕對的兄弟價。”
吳澤榮沒想到他這麼大方。反而不好意思了。連連擺手。“不用不用。店裡的書都是要賣的。我就是想。你要是方便的情況。進貨的時候幫我帶幾本書就行了。那個旅遊……”我就不去了。再看一眼旁邊虎視眈眈的小周童鞋。某書呆到底沒敢把剩下的話說完。
江傑雲忍著笑。裝著沒聽出來他那含在嘴裡的後半句。拍拍他的肩膀。“那還用你說。跟我你還客氣什麼。特外道了。”
龍門書店順利開張。當日雖然忙亂了一些。不過接下來的日常工作也就是按部就班了。
不過。到底有了兩家生意。江傑雲幾個也不能成日裡只顧著網咖。每天總要有一人輪流去書店那邊看顧看顧。
不過。無論是誰去巡店。每天到了飯點必然不忘踮踮的跑回網咖來吃飯。
隨著天氣轉暖。草木回春。安然也開始經常性的往書店跑。不過。她跟吳澤榮不同。蹭書淘書只是一小部分原因。真正吸引她的還是書店的那個小後院。
後院裡原本的垃圾早已清除乾淨。老槐樹上開始發出嫩嫩的新綠。找個陽光充足又空閒的午後。幾人戴上草帽。戴上手套。把去年秋後乾枯的野草和新生的雜草都清除乾淨。
安然此前想了無數的方案。又仔細問了江傑雲未來對書店的打算。最後覺得小院的規劃還是要兼具實用和美化的雙重功能。
向陽的一面。搭起一個架子。這裡將來準備淘回些好品種的葡萄種上。下面再擺上一套桌椅。有條件就擺石頭的。沒條件就先拿木頭塑膠的對付。葡萄藤爬上架後。遮陽又美觀。更不要說結出的葡萄絕對的是無農藥。純天然的美味。
安然把自己的打算說給那三個吃貨的時候。三人想都沒想。便異口同聲的道。“要搭架子就搭個大個兒的。”
在吃貨們的腦袋裡。可沒有什麼美觀不美觀的想法。只有吃。才是永遠是第一位的。
而且對於吃。吃貨永遠是最積極的。
安然提出這個想法的第二天。幾個吃貨就找了人。正正經經的搭了個大個木頭架子。做了防腐的處理。還刷了一層防水的木色漆。式樣大方又不失天然趣味。與安然構想當中的自己弄它幾根木條竹竿什麼的架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站在寬敞講究的木頭架子底下。仰頭檢視觀望各處細節的安然不由得一陣陣的啞然失笑。這幾塊料。幸虧這個院子也就這麼大一點。這要是再大上個兩倍三倍的。以他們那種“惡狠狠”的吃心還不得成了葡萄種植專業戶。
葡萄架子的位置確定清楚。接下來就是花壇。按安然的意思。幾人利用業餘時間沿著小院的院牆和小樓的窗前都砌了一圈花池。又找了兩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跑了幾趟郊外。從野地裡用小三輪車拉了幾車肥沃的好土將花池填滿。
剩下的地面。在安然的建議下全部鋪上了地磚。在砌花壇的時候。已經事先留出了出水口。因此也不用擔心將來下雨天。院裡會有積水。
地磚也是他們自己鋪的。
連同那地磚本身。也是一毛錢沒花。
說來也是他們點子正。附近有一條大街。正在拓寬馬路。人行道就要向後移。市政部門不差錢。直接把原本鋪在人行道上。一點都沒有損壞的地磚全部淘汰。都換上了全新的。
安然和周芳華跑到那條大街上的一家小店去淘東西。正好看到一大摞一大摞被毫不在意的堆放在路邊的舊地磚。靈機一動。回到書店就找到了姜成卓。
姜成卓一拍胸脯。沒問題。這事就包在我的身上。
轉頭買了幾盒好煙。跑到施工現場。笑嘻嘻的跟工頭大哥大哥的一頓神侃。沒一會兒功夫。工地上的兩個農民工大哥就幫忙拉著一車舊地磚卸到了書店後院。連口茶水也沒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木架支好。花壇砌得。地磚鋪就。接下來便是跑花鳥市場去淘合意的花草了。
這事急不得。安然三五不時的。放了學。踏著脈脈夕陽。繞上一小段路。去花鳥市場裡轉上一轉。又從圖書館裡借了相關的書籍。正正經經。認認真真的做著她的養花人。
也許是被吃貨們所影響。也許是因為著越來越喜歡廚藝。亦或是俗人喜歡的就是柴米油鹽的實在。總之。安然準備種植的花木大部分都不是純粹的觀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