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這般氣急敗壞地要求尋找專業鑑定機構鑑定的行為,在外人看來,無疑是在公開宣告他旗下公司內的產品毫無信譽度可言。
“……”
看著眼眶通紅,渾身發抖的劉里昂。
一旁的裡希拉馬那桑用看似打圓場的方式,將話題重新帶回到了爆炸上:
“里昂老師也是因為釋出會出現了變故……警部,我們還是先調查爆炸的原因吧。”
按理說,他的做法倒也無可否非。
例如絕大多數時間裡,都會將真相當做第一準繩的某個偵探小子,就沒有覺察出任何問題。
但葉更一不同。
作為此次爆炸案的主謀,他除了進一步擊碎劉里昂的心理防線,從而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外,還有著在近距離觀察看看裡希·拉馬那桑這個黑皮警官的念頭。
他可沒有忘記,對方看到那具海盜屍體後的奇怪情緒反應。
馬克艾丹對裡希·拉馬那桑的態度明顯要好上很多,被他這麼一勸,也沒揪著劉里昂先前話語中的漏洞不放,冷‘哼’一聲,看向那名鑑識官:
“你繼續說。”
“是,警部,根據我們初步觀察,重點就是這幾款安全裝置……”
鑑識官的發言也嚴謹了很多:
“它們的輸送管道全部斷裂,斷口處呈現出不規則的撕裂狀,從撕裂的方向看,排除了爆炸造成破壞的可能,應該是內部壓力瞬間升高,超過了材料的承受極限導致的。”
“這,這樣就會爆炸了?”馬克·艾丹一臉茫然。
五年前,那時候的劉里昂就因為經常幫助警方偵破重案要案,在社會上積攢了不少的名氣,甚至隱隱有個人名氣大於警方公信力的趨勢。
事情的轉折就是那起海洋學家遇害案。
當時,馬克·艾丹在拿到嫌疑人的口供後,透過一系列調查,證實了對方的不在場證明。
但短短半天時間不到。
劉里昂憑藉著警方的信任,居然在他偵辦另一起案件外出取證的時候,帶著陳雪琳來到警局的審訊室,對那名嫌疑人進行了一番沒有錄影的談話,等到他返回警局時,那名嫌疑人居然就這麼認罪了。
因為這起案件社會關注度很高,上層也希望儘快結案,所以這五年來,馬克·艾丹對此一直都非常的耿耿於懷。
他私下裡找過劉里昂,但對方給他的感覺就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
如此,也讓馬克·艾丹更加堅信,一定是劉里昂做了什麼……
不過,也正是馬克·艾丹知道劉里昂這個人到底是多麼的精明,這會兒聽了鑑識官的結論後才會奇怪。
這樣一個精明的人,怎麼可能會在自家公司生產的產品中安裝易爆物呢?
不會真是被人陷害了吧……
馬克·艾丹正這樣想著。
就聽那個一襲黑衣,容貌冰冷的男人,用低沉的聲線說道:
“是粉塵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