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請求,魯迅自然表示沒有問題。
但他同樣也說明了,自己這次前往bj是找朋友的,到時候不一定能抽得出空來。
而陳年也表示說沒有關係,如果有緣份大家日後還是會再見面的。
隨後他們便在豐臺站分別。
豐臺站是bj最早的火車站,始建於30多年前。
而且發展到如今已經頗具規模,一下火車站就能夠感受得到此間的熱鬧,這可比他們在天津的時候人多多了。
雖說天津有港口,但四九城的政治地位終究是不一樣的。
跟著豐臺站內和武館眾多的師兄弟朝著外面走,陳年也在一邊不斷的觀察著。
說起豐臺站陳年還是挺熟悉的,日後新豐臺火車站就距離這裡不是很遠,而且新豐臺站的建築面積比故宮還要大兩倍,屬於亞洲最大的鐵路樞紐客棧了。
陳年和同學那個時候也沒少跑到這裡來坐火車。
只可惜別的同學是為了去找異地戀的女朋友,陳年只是為了出去找好吃的,而且去的也都不遠,天津,河北什麼的,一天就能來回。
可這個地方熟悉歸熟悉,那也只是這片土地。
周圍的所有建築陳年都不熟悉,主要這距離自己熟悉的場景相差了100年,不管是外面的建築還是來往的人,和自己印象中的那個豐臺車站都完全搭不上邊兒。
這場景在陳年看來甚至還有些破爛。
就連出來之後的一些地名和街道名也不一樣。
可就算如此陳年還是產生了一種親切的感覺。
而且陳年的母校這個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就是還不叫華夏農業大學,而是叫做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
他倒是有心去那邊看看,但眼下還得找有個落腳的地兒。
沈三找了幾個馬車,就這樣花了一個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一行人坐著買車來到了一處衚衕內。
下車之後陳年抬頭定睛一看!
“嘿,皮條衚衕!”
“這名兒我熟啊!”
左右看了看,陳年沒看到老拉家,又有些失望。
一行人進去之後,由於長時間沒有住人的原因,所以院子裡面雜草叢生,恍惚間甚至有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感覺。
那些陳年都叫不出名字的雜草長得足有一人高,隨風搖擺,似乎在對他們這些不速之客表達不滿。
但就算雜草再多,也掩蓋不了這裡是一處三進大院的事實。
弟子們在前面開路,沈三一邊走一邊回憶著他小時候在這裡的情景。
推開一扇門,裡面的傢俱倒是都還在。
沒有丟東西,也沒有蟊賊來過的跡象,只是那些傢俱上面的灰塵極厚。
厚的人都不敢上去吹,生怕給自己吹滿臉的灰。
但就算如此,他們在這裡也算有一處落腳的地方了。
現在天色還早,沈三便發動眾人開始打掃了起來,院子裡不用全部打掃完,但至少要有人能在裡面活動的空間。
隨後沈三又給他們分配好了屋子,由於來的人不多,所以大家都可以自己住一間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