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標題黨。
這讓陳年有些犯難,但是他發現影片其實是按照熱度來進行排行。
與其這樣陳年又把之前的資訊刪掉,簡單直白的輸入了炸油條三個字。
果然這一次出來的相關影片更多,而且陳年看到排在第1位的赫然是妙妙巫。
之前妙妙巫發影片的時候陳年倒是翻看過妙妙巫以前的一些影片。
那個時候他就知道妙妙巫不光做美食探店也會經常自己做一些菜品。
而且那些菜品基本都是一些製作起來會很花時間,很考驗功力的,但這對於開飯店的自己來說嘗試的價值並不高。
因為那些通常價效比也不會很高。
除非自己開一個小吃店,然後店內只賣其中的兩三種。
所以陳年看了一些也就沒看了。
但是再一看妙妙巫這條相關影片的時間,陳年發現居然是4年前。
下意識的點開這條影片,看到此時影片裡的妙妙巫還有些稚嫩。
而且而且好像也比現在要瘦許多。
想來這就是妙妙巫的早期作品了。
透過這條影片,陳年可以看出在妙妙巫早期作品當中,她的製作流程和用的東西都不復雜。
基本就是麵粉、鹽、小蘇打、泡打粉以及酵母還有食用油。
整個影片所用的時間不長,陳年一直看到最後發現妙妙巫透過她自己的這種辦法做製作出來的油條看起來賣相非常好。
聽對方在影片中油條入口時的鬆脆聲,還有看對方咬的時候油條的狀態,以及從裡面的構造發現確實是很不錯。
感覺唯一有點缺陷的地方,就是和麵的時候手法看起來沒有那麼老練。
但整體來說還是挺好的。
還有影片中的這些材料都是現在店裡有的,於是陳年就開始按照這裡面的方式進行嘗試。
才能先是把所有的乾性材料都放進盤中。
然後再打溫水,分幾次放進去。
同時一邊用手有技巧的和麵,直到麵糰做到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也就是麵條不沾手也不沾盆。
這在和麵當中屬於基本功了,主要就是看水和麵的比例,水多面少就容易沾,水少面多又很難聚合。
不過這種技巧對陳年來說就屬於“灑灑水啦”。
隨手和麵就能夠做到散三光的境界。
做完這些就是等待麵糰發酵,但是等到麵糰發酵的時間比較長,陳年沒辦法在這裡從晚上一直等到凌晨,所以他大概在心中估算了一下。
然後把這麵糰用布不起來,連盆一起放入冰箱在冷藏當中。
做完這些之後就回家睡覺去了。
但是直到陳年到家之後也沒有收到劉哥的回覆訊息。
這讓陳年覺得是不是因為劉哥睡覺比較早,所以沒有看到自己的訊息因此沒有回覆。
不過也沒關係。
鵝脯的事情不著急,晚點開始嘗試也是一樣的,現在陳年還是打算先把油條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