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頡的掌力則不偏不倚,正中大榕樹的樹幹。
但這如此掌力僅僅只是在榕樹之上留下一個掌印,似乎是文頡不願破壞大樹一般。
但落在樹旁的張慕青卻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他立於榕樹之旁,一直能聽到榕樹之中不斷有異響傳出。如今的張慕青得了楊清源推演版九陽真經的第一卷,見識早已今非昔比。
自然知道並不是文頡掌力羸弱,而是此掌法不傷表皮,直入骨骼!
這大榕樹看著沒有絲毫損失,其內部已經被文頡的掌力震碎!
這一掌似乎也是宣洩了文頡的部分怒火,沒有再度出手,只是右手一揚下令道。
“上!要活的!”
不能讓張三就這麼輕易地死去,文頡要讓他好好地活著,嚐遍酷刑!受盡折磨!如此方能解文頡的心頭之恨!
一旁的三十名死士,在文頡的一聲令下,立刻上前,形成了一個大的包圍圈,將張慕青包圍其中。
張慕青雖然只是山間獵戶,但是從小修行呼吸吐納之法,加上根骨也是上佳,其實已經打下了很好的煉氣境底子。
如今,在楊清源贈與了九陽真經的第一冊之後,武功也是大進,厚積薄發,五日之內便打通了陰蹺脈、陽蹺脈,已是通二脈的武者。
當然也僅此而已了!陰蹺、陽蹺脈,積累也就消耗完畢!
武學境界想要一蹴而就可沒那麼容易。
也是因為如此,能夠毫無副作用助人突破至元化境的無極丹才顯得彌足珍貴。
在包圍圈形成之後,四個文府死士跨步上前,就要擒拿張慕青!
張慕青豈會坐以待斃?他獵人出身,對於攻擊間隙的把握尤勝一般的同境武者!
在文府死士上前的瞬間,張慕青立時張弓搭箭!
對準其中一個死士,一連四支羽箭連發!
張慕青的箭術是從山林之中練習出來的,鹿獐羚兔是他的箭靶,豺狼虎豹是他的對手!
張慕青的箭術類似於儒家君子六藝之中射五術中的剡注之射。
剡注之射為矢發之疾,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出即中。
四支疾發之箭,瞄準了其中一個的文府死士!
出手的四個死士也是文府死士中的精英,皆是通脈境的高手。
被張慕青鎖定之人,在第一支羽箭出手之時,就反應了過來,揮動手中戰刀格擋箭矢。
但是張慕青根基紮實,九陽真氣更是非凡。
連續四箭,直接將死士震得虎口發麻,手中的戰刀震落!
然而,絕殺的第五箭已至。
一支羽箭穿胸而過。
張慕青是獵人,他的箭術最是務實!
雖然瞄準咽喉能一箭封喉,更顯箭術,但是張慕青習慣射最容易得手的地方。
這名死士雖然沒有當場死亡但是已經失去了再戰的能力,若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救治,這名死士只能生命衰竭而亡。
雖然快速解決了一個敵人,但是剩餘三名死士已經衝到了張慕青的跟前。
張慕青雖然最擅長箭術,但是也知“一存短一寸險”的道理,在三人近身的瞬間,手中弓箭便成了擺設。
張慕青立時扔下了手中的強弓,抽出了腰間的柴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