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時代,皇帝都不能為所欲為。
即便郭榮極度渴望攻取幽州,可在幾乎所有高層武將都持反對意見的情況下,獨斷如他也無法逆天而行。
帶著萬般的無奈與不捨,郭榮與十餘萬禁軍就這麼踏上了返回開封的路途。
周軍於三月四日從瓦喬關啟辰,足足走了近二十天,前鋒部隊才將將進入魏州地界。
這二十天滿打滿算也就走了六百里不到,平均下來一天才行進三十餘里。
比起之前北進時日行六七十里的急速,周軍在歸途上的速率簡直稱得上是烏龜。
為何周軍的行軍速度會突然變慢?
是因為郭榮一路上一直有意無意地在拖延時間。
雖說撤軍了,但郭榮並未放鬆對草原的監視。
根據草原上探子傳來的最新情報,在周軍撤退之後,草原上正在集結部隊的契丹各部很快就做了鳥獸散。
耶律璟治下的契丹絕非鐵板一塊,只有在面臨周朝重壓的情況下才有短暫的團結。
而且草原上近日還有傳聞,稱某些契丹宗室正在陰謀策劃又一次的政變,欲圖推翻耶律璟的統治。
契丹內部如此混亂,郭榮當然想要殺一個回馬槍,故而一再減緩乘輿(天子馬車)的行進速度,進而也就拖慢了整支大軍返程的速度。
除了有意的拖延外,郭榮不斷惡化的身體也是他不得不減慢速度的理由。
他本就是強提一口精氣,為了北伐這個目標維持著身體的亢奮。
一旦北伐遇挫,尤其是在自己人身上遇挫,郭榮的這股亢奮勁就不可避免地跌落了下來。
自離開瓦喬關後,郭榮身上突然就冒出了大大小小的毛病,譬如深夜突然驚醒失眠,又譬如時不時的乾嘔,又或是持續的低溫發燒......
雖然大夥都不同意郭榮繼續北進的策略,可也沒有人膽敢將皇帝落在後面。
於是乎十萬大軍就這麼磨磨蹭蹭地龜速退兵。
等過了黃河,進駐郭榮繼位前的駐地澶州,這支大軍是徹底走不動了。
倒也並非武將們回心轉意,轉而支援郭榮繼續北伐,而是郭榮徹底病倒了。
若只是病倒也就罷了,最近這一年來郭榮的身體著實是不大行,罷朝休養乃是常態,朝中文武們也早就習以為常。
可反常的是,郭榮在澶州養病也就罷了,他竟然不接見任何一名重臣的拜見。
哪怕是宰相範質想要探病也被內侍張守恩所婉拒。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四月上旬,十萬大軍已在澶州滯留整整一旬,而郭榮也彷彿人間蒸發般十日未曾露面。
澶州節度使府的一間臥房內,郭榮靠在軟乎的床榻上,正大口大口吃著肉粥。
郭榮是真的病了,而且病的很嚴重,甚至一度下不了床。
但憑藉頑強的意志,在病倒五日後他就恢復了基本的活動能力。
而他之所以在病情有所好轉後依然不肯接見臣子,實在是他不願再見這幫不聽號令的“混賬玩意”。
今日郭榮一大早就睜開了眼,並且非常神奇的胃口大開,一碗肉粥很快被他喝了個底朝天。
這實在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跡象,令侍候一旁的張守恩甚感心安。
心安之餘,張守恩又想起了眼下的要緊事,便提醒道:“陛下,範相公今日又來了,依臣之見,還是應當召見他一次,文武百官多日未能瞻仰聖顏,皆惶恐不安。”